40余年义教助残 这位无私奉献的老人积极投身“知识扶贫”
今年83岁的武霞敏,退休前曾是上海交通大学数学系的一名副教授,她和丈夫王震均患小儿麻痹症。自国家恢复高考后,武霞敏夫妇开始积极投身到知识扶贫中,坚持无偿帮助残疾人家庭、特困家庭和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们。武霞敏获第七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全国文明家庭、中华慈善奖最具爱心慈善楷模、2019感动上海年度人物等称号。
无私奉献,助人为乐
1978年恢复高考,自那时起,武霞敏就开始义务帮助残疾人子女和贫困家庭子女学习。接下来的40余年中,武霞敏帮助过的学生多达数百人,帮助600余户特殊困难家庭,期间从来没有收过学生们一分钱。
分文不收的武霞敏经济并不富裕,一家人在老房子里住了几十年,几年前才在女儿资助下买了新房,现在还背着按揭。即便如此,她还是竭尽全力地帮助有需要的人。她曾经资助一个本科毕业的残疾人家庭大学生去国外留学,为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垫付学费。她说:“这是我们的事业,能够为社会尽一点力,再苦再累也是一种幸福。这是我们的自豪。”
在武霞敏帮助困难学生时,丈夫王震同样在背后默默支持着她。很多时候武霞敏常常忙得无暇烧饭,王震就主动下厨。王震用他的实际行动支撑着妻子。“我要让妻子做最美丽的园丁。”王震很诗意地告诉我们。这对相濡以沫,携手相伴的助人伉俪生动地诠释了助人为乐的精神。
注重教书,更重育人
武霞敏还帮孩子们补上“做人”这一课。武霞敏说:“教书更要育人,我这里的孩子都来自残疾人家庭、贫困家庭或是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我要告诉他们教育是可以改变人生的,他们明白学习的重要性了才会学得认真。”
俗话说:“学高为师,身正是范。”武霞敏把教书育人作为己任,并把这种爱心传递给了学生。一个从小得到武老师帮助的女孩子,在考上大学后,主动加入义教助残的队伍。她说:“武老师就像外婆一样疼爱我,教给了我知识,更教给我做人的道理,我要把这种幸福传递给别人。”
武霞敏和王震夫妇的人格魅力感动了许许多多的人,他们的故事真实又平凡,但细细品味,却让人深深折服。不管身体状况如何,他们也兢兢业业,潜心钻研,教书育人。无论这条“知识扶贫”之路走得多么坎坷,他们也始终互相温情陪伴,收获到了无形的精神财富。在他们心里,让更多的残疾人和困难家庭获得幸福才是真正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