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身体剧场”跳进了上交音乐厅 这场演出前乐手们都“没谱”

2021-07-21 05:17:21 来源:周到 选稿:吴春伟

为了迎接一支现代舞团,上海交响乐团音乐厅第一次铺上了地胶。而参与演奏的十位古典乐手,在演出前一个月,却还没收到“乐谱”。“乐谱能先给我们熟悉一下吗?”乐手们问。“没有乐谱,随便拉一下。”音乐人小河的回答,让这群长期接受着精密、规范音乐训练的乐手们险些崩溃。

这是一场打破“套路”的演出——古典乐手抛弃了多年来的演奏习惯,而两位搭档了十年的老友,也同样打破了他们多年来严谨和理性的合作模式。

作为今年上海夏季音乐节的参演节目,19日晚,音乐人小河和陶身体剧场在上交音乐厅带来了《无数系列·对照》的首演,这一系列打破了陶身体延续了十三年的“数位系列”命名传统,释放更大程度的可能与遐想。

音乐厅360度的舞台,宛如一面镜子,将声音、舞蹈、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与想象相互折射,形成激烈的碰撞。“这就是人与现场的魅力。”陶冶说。

作品告别“数位系列”

仅仅从舞蹈的名字,就可以看出陶冶的特立独行。自2008年创立陶身体剧场以来,所有的演出名字都以数字代表。舞台上,一切可以剔除的东西都被摒弃,只剩地板、灯光和幕布,你看不到任何情节和情绪,舞者的身体被无限放大。近年来,陶身体剧场的数位系列作品以其极简的创作理念展开了多元的探索与合作。舞团曾受邀在古罗马角斗场遗址、巴黎时装周秀场、新加坡艺术科学博物馆等不同空间进行跨界演出。

而陶冶与小河的合作始于《2》,长达十年的合作中,他们一直在严谨和理性中,寻求突破。陶冶习惯在舞蹈创作完成后,再由小河把音乐严丝合缝地加进去,但这次,他给予小河充分的创作自由。从名字开始,这场演出就是一次全新的挑战。“无数系列”颠覆了陶身体剧场原先数字创作的限制理念,将艺术家置于开放、多元的创作表演环境中,音乐、影像、装置、戏剧等艺术语言彼此呼应,任思想碰撞。

他们的合作从幕后推向台前,以更默契的状态,回归对彼此的未知,彻底释放各自的创造力。知己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这也是陶冶将这场演出命名为“无数”的原因之一。

引入交响乐不违和

和交响乐的合作,也是小河与陶身体多年的心愿。两年前,他们曾有机会与伦敦圣马丁室内乐团携手,但因为疫情而搁浅。这一次,终于在夏季音乐节的舞台上得以圆梦,感谢上海交响乐团,我提出这样的设想后,他们立刻为我找来了十位乐手。”

一个月前,这些乐手问小河要谱子,习惯了即兴演奏和天马行空表演的小河直接回答:“没有谱子”。“我看到他们所有人几乎崩溃的表情。”小河笑言,“但很感谢他们并没有退缩,还是坚持和我们一起进行这次全新的尝试。”

十位乐手中的许多人,是陶身体的粉丝,也愿意毫无保留地参与到这场“实验”中。

演出之前,小河、陶身体剧场和乐手们用了三天时间进行彩排合成。即便是即兴表演,他们还是确定了音乐部分舞者切入和结束的点。“古典音乐的系统性很强、很精准,和即兴的、随意的音乐反差很大,但在这个时代,即便音乐风格不同,也并不会违和。我们一定能够找到彼此之间的联系。”小河希望通过这部作品,能够打开人们的观念,从艺术中找到心灵的自由。

这场演出也是陶冶时隔五年再度上台,他坦言自己有些紧张,“其实,我最在乎的就是把艺术最干净、最纯粹的能量给到大家,让观众从中找到归属的力量,希望艺术能够成为生命中的慰藉。感谢上海,感谢这里优秀的观众,和我们一起完成了这场演出。”演出后,陶冶向上海观众表达了感谢。

除了这场演出,本周四至周六,陶身体剧场成立的“陶教室”还将在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进行教学,“这是面向素人的舞蹈教室,每个人都有动的欲念与想象力,我希望让大家发现身体是有灵性的,通过舞蹈找回身体本身的快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