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叛逆水手”郑智化,猛怼台当局
台湾歌手郑智化的一曲《水手》,曾激励了几代人,不久前,他再次引起关注。因用书法作品抨击台湾疫情下一些民众被民进党当局的意识形态所蒙骗,成了阴谋者的帮凶,郑智化脸书账号后被禁言24小时。
“禁言”结束后,他又在脸书发文,疑似讽刺民进党当局及被蒙骗的民众,“这里的人不讲英文但帮美国看门,这里的人不讲日文但认日本祖宗,这里的人讲中文写中文但视中国(大陆)为敌人……”。有不少岛内网友认为这是台湾的真实写照:“这是我见过最深刻的、最好的对台湾现状的诠释!”
书法“辣评”台湾时事
7月2日,郑智化在脸书发文讽刺,生活在这个宝岛上的人多么“幸福”,杀人不用偿命、用爱可以发电、抗疫不用疫苗,这里聚集全世界最多“善良”的人,善良到被称傻子也不以为意,善良到被骗子骗也坚定不移。
帖文发出后,不少岛内网友在脸书留言表示认同郑智化的话。有人说:“这是真的”,“太有才了”,“写的真好”。↓
有网友说,“这是我见过最深刻的、最好的对台湾现状的诠释!”“台湾的真实写照~清晰版!”也有网友认为这段文字“有反讽,有无奈”;“有种哭笑不得的心酸感”。
1993年,郑智化曾创作歌曲,对台湾社会状况提出犀利的批评。有网友在上述帖文下留言中也提到了这首歌说,“近日,觉得台湾还是这首歌讽刺的那个台湾,而且荒腔走板的程度更甚以往!哀哉。”还有人建议,“可以再写一首歌了……”
今年7月4日,郑智化在脸书发文回应了网友的提议,他讽刺道,“那当然是不可能的事”,他表示,当时台湾正处于两岸消长的转折点,如今大局已定,台湾正在美日“鸨互”和“阴冥”政府的领导下,人民过着“安疫制尤”、吃饱等死的日子,我怎么可以写一首批判的歌,侮辱中伤她的美呢?有网友表示,现在再听这首歌,依然受用贴切。
近几年,郑智化迷上了书法,经常创作毛笔字、钢笔字等书法作品,对一些社会时事发表辛辣独到的点评,这次也不是他第一次直言不讳。
5月中旬以来,台湾本土疫情严峻,对于民进党当局令人糟心的防疫措施,郑智化没少开骂。像是民进党当局经常挂在嘴边自夸吹嘘“防疫模范生”的超前部署,经过一年考验后,在现实中逐渐演变成“超前布屎”。
他还讽刺台湾疫情指挥中心指挥官陈时中不愧是“时钟”,每天下午两点只是在准点报时,发布会上没有任何有用信息的公开,光是精神喊话。
而岛内民众急需疫苗,陈时中等人还在政治化防疫,他也无奈表示“自求多福”。
至于民进党当局玩弄文字游戏,发明了“人与人连接”“校正回归”等各种新词,他也毫不犹豫的进行嘲讽。
6月1日,他原本写了一幅毛笔字,批评民进党当局仍在操弄意识形态,无数“没有自觉能力的呆丸人”连是非判断都被蒙蔽,不自觉地成为了这些“冷血贪婪阴谋者”最大的帮凶。结果就因为这么一句话,郑智化的脸书账号被封了,在24小时内无法发布帖文或留言。
当月4日,郑智化晒出了这条被处理的结果,讽刺道“谁才是仇恨的始作俑者!”并宣布就此关闭该脸书账号。
对于他关停账号的决定,很多人也感到不舍,纷纷喊话希望他继续勇敢发声,正义之声不该消失,不然“亲者痛,仇者快”。
从不只是励志歌手
郑智化在90年代因演唱《星星点灯》、《水手》等励志正能量歌曲而走红两岸。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中国代表团夺得16枚金牌,取得了有史以来最好的奥运战绩。邓亚萍拿下乒乓球单打冠军,14岁的伏明霞一举夺得跳水世界冠军,成为奥运会有史以来最年轻的冠军。为给奥运健儿接风,央视举办了九二圣火晚会。
就是在这场数亿人瞩目的舞台上,郑智化拄着双拐登台,第一次在大陆演唱了歌曲《水手》。演唱结束,台下掌声雷动,《水手》自此席卷大江南北,传遍大街小巷,成为那一年最流行的歌曲。郑智化一炮而红,成为华语乐坛炙手可热的歌手。
爆红之后,他的故事也被越来越多的人熟知。
郑智化3岁时,因为一场高烧医治延误,患上小儿麻痹,导致骨骼发生变形,“两只脚像麻花一样卷起来”。当同龄人都能跑跑跳跳之时,他还只能爬行。直到7岁,郑智化接受了腿部矫形手术,两条腿各切了6个伤口,终于能抻直,却没有一点力量。这意味着,他永远只能依靠双拐行走。
虽然有着惨痛的过去、残缺的身体,但郑智化依靠着双拐的支撑站上舞台,昂首唱着“他说风雨中这点痛算什么,擦干泪不要怕,至少我们还有梦”这样振奋人心的歌。一时间,“身残志坚”“励志歌手”成为郑智化的代名词。
郑智化却认为这是公众对残障人士的偏见,而他不愿被困其中。甚至被问到喜欢自己哪首歌时,他只答:“千万别选《水手》。”
1996年,在台湾的一档综艺节目中,郑智化描述了这种偏见:“公众认为,一个残障者,一定比较自卑,比较自闭。如果成功了一定是经历了风风雨雨。”他明确表示他并非如此。
他说,他的一些歌曲确实是励志的,但励志并不能代表全部的郑智化,甚至音乐也不能代表全部的郑智化。
·直到2016年,郑智化还在努力强调这一观点。
事实上,郑智化的歌更多聚焦在社会现实上,他觉得自己行走乐坛的绝招就是关心社会,关心具体的人和事。
1984,台湾海山煤矿发生严重矿难,72名矿工被深埋井下遇难。当时的台湾媒体铺天盖地全是台当局高官“关切煤矿灾难”之类不痛不痒的报道。
郑智化搜集关于矿难的资料,拄着拐杖去现场,与矿工家庭同吃同住一个月,了解他们的真实处境,写下了一首诗,成为他第一张个人专辑《老幺的故事》歌词的雏形。其中句句歌词都是他对小人物命运的关切和对社会现状的沉思。
对于两岸关系,他1993年就曾经创作歌曲,讽刺当时的台湾当局腐败不堪,直言两岸发展差距逐渐拉大,台湾未来渺茫。
2019年的时候,这位已经隐退多时的老牌唱将重新出现在人们的视线中,他在脸书上发文表示,当很多台湾人还在用“阿六仔”取笑大陆时,“实在痛心这些井底之蛙的肤浅。”当时他还表示,大陆在崛起不可否认,反观台湾,除了搞选举、斗争外,还会什么?两岸对比让他不禁反问,“一直原地踏步了20年,台湾还要继续这样下去吗?”
早早体会了生活的残酷和生命的沉重,他始终对社会、对人保有深入的思考和真诚的关切。无论是“广告鬼才”“励志歌手”,还是如今的书法爱好者,表达的方式和载体在变,这种思考和关切却一直延续着。也正因此,即使无法重返年轻时代,无法重回巅峰,郑智化依然不会被忘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