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静安这一台戏全国巡演归来,收获满满,酝酿“再出发”……
“少年奔向了远方, 旧皮箱装满理想”,2021年6月25日晚, 一场情景快闪在大宁剧院广场前上演。结束40天的全国巡演,非虚构戏剧《辅德里》回到初心始发地,再次登陆上海大宁剧院,连演14场,为观众带来充满青春朝气的舞台盛宴。
6月25日,非虚构戏剧《辅德里》举行回到上海的首场演出,剧中演员和静安合唱团团员以一场情景快闪的方式为演出预热。
“90 后”青年演员塑造出“动态油画”般场面,以饱含深情的演唱深深折服了年轻观众。
《辅德里》 由静安区委宣传部、 静安文旅局出品,是首部反映中共二大的舞台剧。以第一部党章的诞生与守护为脉络, 呈现 100 年前革命者的命运、出路、使命和爱情。
作品历经 300 天潜心创作,3轮演员全国招募,48 天排练, 从上海出发走向全国,在各地的巡演中接受检验。在建党百年之际,这出戏吸引年轻人纷至沓来,成为一堂“入眼、入耳、入心”的精品文艺党课。
王尽美扮演者拉着手风琴在中共二大的“党章厅”,实景演绎非虚构戏剧《辅德里》片段“重逢”。
陈独秀与陈乔年的扮演者在合肥拜访了因纪念陈延年、陈乔年而命名的延乔路,这条路通往繁华大道。
各地观众都对这台有着时尚审美的红色戏剧热情满满。
在南京,这出戏成为南京戏剧节红色单元的最大亮点,有观众专门从上海赶来“二刷”。 安徽的观众则在留言中写道:“在青年烈士陈延年、陈乔年的老家安徽合肥,有一条‘延乔路’, 延乔路旁有条集贤路, 两条路虽然没有会合,但都通往繁华大道。”杭州加演时,年轻观众表示,这出主旋律剧让人耳目一新,给人以强烈的震撼。
在烟台、潍坊、滨州、南京、诸暨、合肥、马鞍山、杭州和上海华东四省一市 9 城 9 场的巡演中,《辅德里》都受到观众热捧。
南京巡演一票难求,这极大地鼓舞了青年演员。
合肥站演出后,观众仍意犹未尽。
巡演也是演职人员成长的过程,从招募演员开始,这些年轻人由陌生到默契,不断地推翻再来,去除表演痕迹,突破习以为常。
作曲、编剧、舞美设计、多媒体都经历了反复修改和打磨,光是字幕播放就有 9 个不同的版本, 两个小时几千张字幕播放,让工作人员的手指“肌肉记忆惯性跳动”, 被戏称为“字姐跳动”。测音试麦时,弹得一手好钢琴的舞台监督和制作组女中音们强强联合,引得音响组工作人员嚷着要到这两个部门“抢人”。
作为静安·现代戏剧谷的开幕大戏,4 月13日《辅德里》第一次在剧场里完成联排后,演职人员静静等待导演的修改意见。
侧台10秒快速换装是个技术活,剧组18位演员,服装组为所有服装编号,通过卡片迅速识别。
舞台上技术合成时,有时需要技术先行,演员会停留在自己的点位进行等待,偶尔调皮一下。
春节没有回家,演员们留在《辅德里》剧组排练,制作人为大家发了过年红包。
在杭州演出后,蝴蝶剧场为《辅德里》安排了主创演后谈,习惯了在幕后的年轻主创们被请上台,面对观众,紧张地蹦出一句:“你叫什么来着?”
扮演张人亚侄女望红的演员因运动损伤腿部肌肉,为了避免过度受力加重病情,除了正式上台以外都坐在轮椅上。即便是这样,她也毫不马虎地完成所有场次巡演,她说:“我现在可是用得一手好轮椅”。
巡演遇上雨天,仍挡不住观演热情。
演出是个累人的活儿,演员稍有间隙就蜷在椅子上歇会儿。
巡演过程中,剧组还邀请了 261 位观众参与一对一问卷调查,年龄集中在 18—25 岁,57%的观众是第一次打卡主旋律文艺作品、上了第一堂文艺党课;观演前只有 47%的人知道辅德里,演出后 98%的观众表示想到实地参观中共二大纪念馆,并愿意推荐《辅德里》给家人和好友。
微缩模型展选取1922年中共二大召开前后的16个历史瞬间,重现中共二大的故事。这是平民女校的微缩模型展设计师为模型做最后的清洁工作,该作品的设计师中国美术学院年轻的00后艺术家。
基由辅德里红色地标形成的IP标识,衍生出各色文创产品。
上海是党的诞生地,静安区将持续打造“《辅德里》IP”,推进《辅德里》新一轮全国巡演和上海驻场演出计划,并将与中共二大会址以及周边人文资源联动,打造融合红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的上海文化新地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