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一对七旬夫妇把市区房子租出去 花140万元到郊区养老
老唐今年70多岁,他和老伴儿退休后给儿子带了8年孩子。如今,孙女上小学三年级了,老两口感到是时候开启“第二人生”了。
“我们不想等到80岁,动不了了,才匆匆忙忙住进养老院。”对于养老院,老唐要自己选。最近,老两口做出决定,花140万元在青浦区一个养老社区“租”了一间15年期限的双人套房。酒店式管理,拎包入住,养老社区里配有各种主题会所,服务高档……刚签约的夫妻俩加入郊区养老行列。
为何要寻找郊区养老
老唐急着找养老院,和老唐妻子的经历有关。
“她的父母是80多岁住进养老院的,住进去一年不到,父亲就去世了,母亲也经常夜不能寐。”为了找到让老伴儿安心的养老院,老唐一边旅游一边寻找养老院。
刚开始在上海的青浦、松江,后来跑得更远,到过浙江、江苏,最远还去了广东珠海。在观察了一些养老机构后,老唐发现,“养老院即便再高端,还是那‘老三篇’,让老人吃好睡好,组织老人下棋唱歌,智能仪器监测老人一天的身体状况……但住进去后,人就疲了。”
老唐选择的养老社区在朱家角淀山湖畔,是个占地约8.5万平方米的封闭社区。15年的会籍卡价值140万元,住一间110平方米的2房居室。
签约前,他和老伴儿算过一笔账。“如果选择居家养老,家里请保姆,一个月保姆费就要6000多元,还要包保姆吃住。养老社区平均下来,每月花费不到8000元,包含房租、服务费和物业管理费。”搬进养老社区后,老两口准备把原来市区的房子租出去,每月还能获得租金收入。
老唐平时想到市区看孩子、约朋友或看一场戏,养老社区会派车送他们去。“我们年纪越来越大,不想给孩子添麻烦,孩子们也希望爸妈可以去享受生活。”老唐很满意这个选择。
“9073”格局能改变吗
养老社区内的主题会所包括手工艺室、长者健身房、瑜伽室、恒温泳池、多功能厅、咖啡厅、茶室、图书阅读室、棋牌室等;配备卫生服务中心,可直联医保;另有健康小屋,全科医生坐诊为每位长者建立健康档案;还有五星级用餐标准的全日制餐厅——俨然一个星级酒店。
会籍制度是高端养老项目的特点。老唐所在养老社区的会籍分为家庭俱乐部卡(30年或15年)、伙伴俱乐部卡(15年)、乐享俱乐部卡(1—2年)等多种模式,并可根据长者的实际情况,提供延期开卡、暂停会籍、会籍继承等服务。
养老项目目前的主要客群大部分是受教育程度较高,尤其是有海外生活经历的长者。和老唐一样,觉得“不想给孩子添麻烦,想享受自己人生”的老人很多。有的老人甚至把原来在市区的房子卖掉,住进养老社区。
上海市养老服务行业协会养老产业专委会主任叶黎明说,“几年前开始,上海的养老格局呈现‘9073’的态势,90%居家养老,7%社区养老,3%机构养老。这样的格局未来可能会被改变”。他指出,国外的机构养老比例在5%到10%左右,澳大利亚在8%,美国接近20%。“社会经济条件和福利好了,养老机构水平在提升,老人才会愿意离开家,进入机构享受晚年生活。”如今,各种高端养老社区、外资养老机构的引入,为这项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契机。
老唐退休前在一家中外合资公司工作,在挑养老院时更看重标准和品质。在养老社区还在施工的时候,就经常到施工现场看看建筑工人如何建造这个社区。酒店式公寓的养老社区满足了他对养老机构的想象。“住宅区的建筑标准要求很高,房间内设施配齐,我和老伴儿可以拎包入住。”老唐说,“这里不是养老院,是社区和度假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