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剧《牛虻》上海首演 佟瑞欣:为了演这个角色 我愿意再逼自己一次

2021-04-30 21:17:27 作者:解敏 来源:东方网 选稿:曾炟

东方网记者解敏4月30日报道:“不要让鬼变成丑恶的灵魂在人世间游荡……不论我活着,或者我死掉,我都是一只快乐的牛虻”……

广州话剧艺术中心受邀参加2021上海·静安戏剧谷,今天起至5月2日,三天连演,“名著系列”话剧——《牛虻》,带领观众共同感受跨越时代的信仰之美。

此前这个版本的《牛虻》已于3月26日在广州率先首演,剧中饰演男主角“牛虻”的著名演员佟瑞欣并非广话成员,而是上影演员剧团的团长,是怎样的机缘巧合让他远赴广州,又再次回到上海排演这部作品?

“几年前,在上影演员剧团办公小院里,我和王筱頔导演见面,聊得很投缘,彼此都很想和对方合作,她问我‘还有什么想演的角色’,我当时陆续演过《哈姆雷特》、《雷雨》等十部话剧,但唯独没演过一直梦想的《牛虻》……”本以为只是一场闲聊的无心之谈,却被王导放在了心上。“隔了一段时间,我们俩电话沟通别的工作,那天刚好是作者伏尼契生日,王导突然说’要不咱俩把这事儿做了吧’”。就这样,佟瑞欣版《牛虻》正式诞生了。

《牛虻》其实是一个符号,也是一代人的情结。上世纪 50 年代末 60 年代初出生的人,对这部小说的记忆非常深刻。早在上世纪70年代,初到上海的佟瑞欣第一次在哥哥的宿舍里读到了小说《牛虻》,当时还在念中学的他对主角懵懂的印象就是“英雄”。

对于演员来说,演绎牛虻这个人物是十分有创作欲望的,佟瑞欣也不例外, 佟瑞欣也坦言牛虻是自己的偶像,和哈姆雷特一样,成了戏剧人的一种情怀," 希望有一天能在舞台上呈现这个梦想人物 "。

2011年才开始演话剧的佟瑞欣,其实是上海戏剧学院的优秀毕业生。“当时我们班的毕业大戏排了卡夫卡的《变形记》,我们花了非常多精力和时间,但最后上演时台下的观众寥寥无几……。”这也使他一度对行业前景感到迷惘和失望。毕业后,他被分配到上海人艺,但很快转入上海电影制片厂,放弃舞台,开始了自己的演艺生涯。

活跃荧屏三十年,佟瑞欣演过琼瑶剧中的小生,演过军人和法官,演过毛主席。最终带着明星光环回到舞台,以实力和人气把观众席填满。

回归舞台十年来,他成功塑造了哈姆雷特(国话版《哈姆雷特》)、周萍(国话版《雷雨》)等经典角色。“在这行那么多年,我演过的话剧不到十部,但很幸运把梦想中的《雷雨》、《哈姆雷特》都演了。年纪大了,登台演话剧太耗费精力和体力,再演下去能要了我的命。但《牛虻》是一个奢望,为了它,我愿意再逼自己一次。”

几年来,佟瑞欣的枕边一直放着小说《牛虻》原著。但要在舞台上同时呈现天真无邪的少年亚瑟和嫉恶如仇的中年列瓦雷士,他深知对已经五十多岁的自己并不容易。佟瑞欣表示:" 对导演和对我都是一个特别大的挑战,如何体现亚瑟年轻时的形象,让观众信任,让我的对手能信任,这对我的压力很大,但导演帮我解决了这个问题,会让我的心稍微定一些。"

剧中无论是导演王筱頔,还是佟瑞欣自己,在处理主角“牛虻”的大跨度年龄转换时,不约而同选择了抛开具象的外表,转而着重表现少年亚瑟的“单纯”“热血”、中年列瓦雷士的“沧桑”“跛脚”等标志性细节,使得整个故事在主角的现实和回忆中,通过表演让观众直接分清人物的年龄阶段。

《牛虻》是一部50年代风靡中国的文学作品,但它所包含的绝不仅仅是让父辈们感动落泪的英雄主义情结。宗教反思、爱情、背叛、复仇、身份认同等诸多元素贯穿主角一生。这部戏在广州演出期间,有位年轻的女观众每晚必来,每次都是哭着离开剧场。后来在观众交流会上,她说出了原因:亚瑟与“父亲”之间无法逾越却又彼此牵挂的复杂亲情深深触动了她。

“每个人的人生经历是不一样的,一部作品带给你我的触动也必然是不一样的。创作者无法决定观众在一部戏中得到什么,看完这个戏我们的价值观统一了?这是不可能的。艺术的魅力就在这里,答案永远是开放的。”佟瑞欣感叹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