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快评丨让城市夜间公共文化服务更加丰富多彩

2021-03-16 10:00:57 作者:王洪 来源:东方网 选稿:桑怡

去年市群众艺术馆的市民艺术夜校上了热搜,一夜之间,几百位市民涌入群艺馆公众号留言,询问最多的是如何报名。为回应广大市民的需求,市民艺术夜校今年正式扩容,第一期扩大到静安、徐汇、长宁、虹口四个区。市民艺术夜校增加课时约50%,更为广大市民就近上夜校提供方便。(上观新闻3月15日)

市民艺术夜校定位18岁到55岁的中青年人群,作为公共文化服务的公益艺术教育项目,吸引和引导了众多零基础中青年走进艺术之门。自2016年以来,市群艺馆共开办夜校课程135期,参与学员近3500人,服务受众42000人次。其中,70%的报名者为80后,90后报名者占20%。今年春季班课程包括舞蹈类、音乐类、美术类、传统文化以及生活时尚类等共46门课,全部以公益价格面向市民,延伸到4个区的夜校,更为参与的市民就近入学,提供家门口的艺术培训便利选择。

艺术夜校的供不应求,诠释市民尤其是白领一族的精神需求转型变化,随着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参加艺术夜校学习,为申城市民艺术素养提升,提出今后艺术培训内容形式全新转型要求。

一流领先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需要满足不同层次,不同人群的精神文化需求。随着上海国际化程度的提高,10分钟文化圈的建成,迫切需要解决市民最需要的文化艺术样式,尤其是上班一族和白领青年提升自身艺术素养的培训教育方式,满足这些人群最迫切最急需的培训内容。艺术夜校之所以火爆和吸引人,因为它填补了中青年艺术普及教育的空白。有人在此间利用业余时间充实自己,有人在其中纾解和放松心理压力,每个人都乐在其中,享受城市夜间的公共文化服务。

目前全市公益性艺术培训中,仅靠市区两级公办文化馆的艺术培训远远不够,因为相比一般培训机构,艺术夜校需要形成完整的系统和规模,整合社会资源,由团队和专家共同研发课程,保持较高市场敏感度,在强化以往高需求好评课程的基础上,立足多样性和互动性,进一步拓展尝试课程设计。

近日热播的电视剧《甜蜜》,顺应互联网时代技术发展潮流,通过辐射全国各地课程学习培训的新样式,开创了一种云教育的新教育模式。去年市群艺馆数字文化馆正式上线,诸多无法来线下体验的市民,通过“云课堂”在线学习;此外市民文化节打造的“市民美育行动计划”,构建线上线下市民大美育学习平台,让更多“享受艺术教育最困难”的中青年群体人群受益。

公共文化满足的是人民群众基本文化需求,遵循公共文化服务的便利惠民要求,普惠性和适应性是一个更高的标准和追求。去年公布的《上海市公共文化服务保障和促进条例》专门要求,鼓励和支持公民和社会法人和其他社会组织参与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和管理、公共文化服务提供相关活动。而随着上海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标杆城市的目标,更需要在艺术培训方面,创造一种全新的样式。

如果说现今快节奏的生活,全新的娱乐样式,呼唤公共文化服务形式不断创新,那么顾及5G时代在年轻受众,满足更多年轻人和上班一族的需求,就需要运用当代流行传播方式,解决好提高全体市民共同生活品质这个全新课题。

上海的各级文化教育管理和培训部门,都要想方设法尽可能降低普通市民迈入艺术大门的门槛,吸引更多上班族在工作之余,接受美育熏陶,享受丰富多彩的生活。“十四五”期间,上海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需要从内容和形式不断升级,努力拓展文化服务培训教育的空间功能,对接需求,应时应地、与时俱进提供符合时代潮流和大众传播方式的便捷文化艺术服务。要借助现代科技力量,运用最新的技术手段,把上海市区镇三级文化馆,众多博物馆美术馆和社会培训教育机构的艺术资源和培训资源,全部发挥出来,要通过如今受年轻人欢迎的“创新空间”“互动体验”“网络视听”“智能服务”等新兴服务项目,助推智能化的艺术夜校,在云传播和未来社区公共文化空间中,丰富和优化市民文化的全新体验和感受度,努力实现上海文化服务公益性和市场化的有机融合,让城市夜间的公共文化服务内容形式更加丰富多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