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中大熊猫”江豚现身崇明水域

2021-03-02 06:18:43 来源:上观新闻 选稿:孙衍康

在崇明西部东风西沙水域发现长江江豚。陈冲摄

“快看!我拍到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这跳到水面上来的就是江豚,‘水中大熊猫’啊!”无论是崇明海事的巡查员、东风西沙水库的工作者或是从崇明海塘大堤走过的人们,常常会指着手机照片上远处江面上模糊的黑点,向朋友们“炫耀”。

上海海洋大学鱼类研究室主任唐文乔告诉记者,在崇明西部东风西沙水域,有一片长江江豚生活的“世外桃源”,那里常年可观测到江豚的踪影,数量近30头,“实际数量可能比目前统计的稍多一点。”他建议在东风西沙水库建立长江江豚保护繁育基地,对江豚实行进一步保护。

“微笑天使”命运堪忧

江豚,因其微微上扬的嘴巴像一直挂着“微笑”,被人称为“微笑天使”。虽长得喜庆,但长江江豚的命运却岌岌可危,农业农村部2018年发布信息称长江江豚仅剩约1012头,比大熊猫数量还少。

唐文乔说,长江江豚是水中的哺乳动物,由于受水环境污染、食物缺乏、渔具和船只误伤等原因影响,数量以每年5%到10%的速度下降。他的研究团队曾对在长江口收集到的江豚遗骸进行过死因分析,发现其中八成江豚死于误入网具和误撞船只的“交通事故”。近几年,随着长江禁捕退捕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江豚意外死亡事件减少,但唐文乔认为,保护长江江豚仍不能有任何松懈。

早在20年前,唐文乔在进行长江刀鱼调查时,意外发现崇明东风西沙水域有长江江豚活动的痕迹。2012年起,唐文乔团队长期在崇明进行调查研究并最终确认,在长江大桥以西约46公里的崇明东风西沙水域,有此前未被记录到的长江江豚种群活动。“这里水环境好、受人为干扰少,适合江豚生活。”唐文乔说,长江江豚对栖息地的水质要求很高,它们在长江口频繁出现,说明水域环境保护取得成效。

有条件成为江豚栖息地

一边是江豚总体生存环境堪忧,另一边是环境优越、新发现的长江江豚栖息地,一个大胆的想法在唐文乔脑中酝酿而生:可将其他地方的长江江豚迁到此处,在崇明东风西沙水库建一个长江江豚保护繁育基地。唐文乔介绍,长江水域面积大、江豚数量少,生育能力本就低下的长江江豚,互相之间一年都见不上几次面,影响交配繁殖,而在池子中人工养殖的长江江豚会“闷闷不乐”,根本没有生育想法。如果能在东风西沙水库将长江江豚相对集中,对种群繁育和保护十分有利。

唐文乔的想法得到崇明区委、区政府的大力支持。如果能在保障城市供水安全的基础上建这样一个保护基地,既符合长江大保护战略,也能提升崇明世界级生态岛建设的能级,更是崇明坚持人与生态和谐共生发展理念的生动实践。

东风西沙水库真的能成为长江江豚的家园吗?唐文乔团队在东风西沙进行多年江豚迁地保护可行性研究。研究表明,东风西沙无论在水质、水温、重金属含量还是水生物丰富程度等指标上都十分适合江豚生存,只要通过一定程度开挖,解决水深不够的问题,这里就是江豚理想的栖息地。

江豚生活不会影响水质

自然环境满足了,另一个现实问题摆在研究团队面前:在城市饮用水水源地建动物保护基地,国内尚无先例,能否保障水源地水质不受影响?市民能否接受饮用水水源地亦是动物保护基地这一创举?

采访中,不少崇明当地居民对“饮用水水库养江豚”这一设想表示支持。年轻公务员沈施宇说:“据我所知,水库环境好,本身就有很多鱼类。”国企员工王宗双说:“只要保障水质不受影响,这肯定是件大好事。”“长江江豚我们叫它‘海江猪’,以前数量多一些,现在就剩那么几头了,更要好好保护。”85岁的村民周兰馨说。

据了解,2018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长江水生生物保护工作的意见》,指出要“实施以中华鲟、长江鲟、长江江豚为代表的珍稀濒危水生生物抢救性保护行动”。今年3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第四十二条也指出,农业农村主管部门和长江流域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制定长江流域珍贵、濒危水生野生动植物保护计划,对长江流域珍贵、濒危水生野生动植物实行重点保护,鼓励有条件的单位开展对长江流域江豚等水生野生动植物生境特征和种群动态的研究,建设人工繁育和科普教育基地,组织开展水生生物救护。

唐文乔表示,江豚的生活不会影响水质,反而能成为监测水质变化的生物指标,“长江江豚一直生活在长江,而且保护基地也不会为它投放食料,它们在纯自然条件下生活。水环境如果变化了,它们是第一个受到影响的”。唐文乔希望更多人关心爱护长江江豚,让“微笑天使”笑得更灿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