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上中医创“三部正骨法” 列入虹口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2021-02-24 06:11:27 来源:上观 选稿:李宗焕

近年来,由于生活方式改变与手机的大量使用,颈椎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且日益低龄化。除疼痛难忍外,颈椎病变还可能压迫椎动脉、神经,造成大脑供血不足,导致眩晕、高血压、失眠等症状。

以往传统治疗手法主要是运用斜扳颈椎的方法来治疗这类疾病。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推拿科主任朱烱伟在继承先师道医正骨治伤手法的基础上,形成“三部正骨法”系统理论,总结创新出“寰枢关节骨错缝正骨手法三部”,为颈椎病治疗另辟蹊径。

与传统正骨术有别

朱烱伟介绍,颈椎从上到下共有7节椎体,第一颈椎称为寰椎,呈环状,套在第二颈椎枢椎上,构成寰枢关节,控制颈椎的左旋右转运动,由于手机的大量使用,导致低头过深,现阶段颈椎病患者有八成以上症结在此。

“寰枢关节骨错缝正骨手法三部”与传统正骨术“颈椎斜扳法”在手法运用上有区别。在门诊,只见朱烱伟先转动患者头部,待患者肌肉松弛时,大拇指发力顶推,使紊乱的小关节复位,手法轻灵快捷。朱烱伟归纳出“以骨为本,顺骨理筋,修旧如旧,筋柔骨正”的理念,操作重视“以诊为先,以啬为用,卸劲去势,专气致柔”,也就是医者要吝啬使用力气,给予患者强度适当的巧劲。

虽然治疗过程中患者骨骼咯咯作响,但一位患者却笑着说:“声音听着让人害怕,其实并不痛。”记者在门诊结束后体验了“寰枢关节骨错缝正骨手法三部”,只觉朱烱伟用大拇指在脑后风池穴外侧迅疾轻巧地按压一下,随即发出清脆的响声,并无痛感。站起身来,记者感到颈椎明显舒缓了不少,滞涩酸痛消失。

一双巧手百炼而成

朱烱伟师从于叶枫野老先生。叶枫野生于晚清光绪年间,在数十年行医经历中积累了丰富经验,晚年回到故乡上海定居,常年于虹口公园一隅义诊,服务乡邻,分文不取,直到1986年去世。

1965年出生的朱烱伟,正巧住在叶老隔壁。从5岁起,朱烱伟时常出入叶家,后来正式拜师系统学习叶老三清功法及推拿点穴之术,一放学就往老师家跑。作为叶老唯一的亲传弟子,朱烱伟至今仍保留着师父用过的杆秤和铜研船。

在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完成了西医临床教育后,朱烱伟系统掌握了现代医学的解剖学原理等知识。同时,他自学中医不辍,总结出“三部正骨法”,“寰枢关节骨错缝正骨手法三部”正是其中一种。2020年2月,“三部正骨法”正式被列入第七批虹口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叠纸隐发丝”是学习“三部正骨法”的必修技能。一根头发丝,覆上一层桑皮纸,学生通过触摸纸面,判断纸面下的头发丝在什么位置、卷曲成什么形状。学生判断熟练之后,师父就再加一层桑皮纸让学生继续练习,层层堆叠,最终可达15层之多。

仅有敏锐触感还不够,朱烱伟笑言“推拿是一项体力活”,推拿医生往往身材高大,双肩宽厚有力,还要着意练习手劲。他向记者展示一只教学紫砂罐,学生练习时手臂水平张开,五指捏住罐口提起罐子,以此锻炼手指劲力,并根据练习进度,逐渐向罐中添加铁砂增重。此外还有拧竹筷、拼接还原散乱鸡骨鱼骨等练习方法。

朱烱伟兼有中医和西医功底,博采众长,他的“三部正骨法”融合美式整脊手法、日式骨盆压揉术等,严格遵循解剖学原理。他还将“三部正骨法”与现代循证医学相结合,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方法,通过治疗前后患者颈部张口位影像的对比,清晰体现治疗效果。相关研究成果于2020年9月发表在《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上。

传统中医依赖经验诊疗,朱烱伟则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追求标准化,一症对应一种手法,便于学习和实践操作。比如对寰齿侧间隙左右不对称的患者,给予侧顶矫正法;寰枢关节双侧间隙不等,使用回正顿提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