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人才如何“引”和“留” 上海的青年科学家们有话说

2021-01-07 22:26:56 作者:解敏 来源:东方网 选稿:李宗焕

东方网记者解敏1月7日报道:上海如何培养和造就一批具有全球视野和创新影响力的科学家?与国际一流科学中心、国内其他地区相比上海在青年人才引进方面分别有哪些优势和劣势?今天下午,上海各大高校、科研院所、科技型企业的优秀青年科学家代表在一场新年茶话会上道出他们对于上海科技创新以及青年人才工作的意见建议。

基础研究需要持续稳定的投入

来自中科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的陈玲玲曾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回国后带研究组开展了十年工作。她认为,上海应加大对基础研究的持续稳定的投入,鼓励前沿基础科学探索研究。技术前沿探索带来的源头创新是科技强国战略所需要的,尤其在现今西方对华科技“小院高墙”战略的形势下,更应当兼顾本地成长起来的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中青年科学家,思考如何稳定和支持这些人才和团队。

复旦大学的李伟2008年来上海攻读博士学位,毕业后分别在加拿大、韩国从事博士后研究,2016年最终又回到复旦工作。在他看来,上海最具吸引力的特质是开放、创新、包容。他认为, 构筑人才,不仅是以项目支持,更重要的是提供平台以及跟踪评价机制,特别是鼓励青年人坐冷板凳,政府的政策支持就是给青年人冷板凳加上靠背、温暖的垫子,最终目标都是形成合力,最终让青年人选择落户上海,选择在上海打拼,实现自己的人生抱负。

如何加大对博士后人员吸引力度

多位青年科学家表示,博士后是上海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环节,优秀的博士后研究人员是上海应当“力争”的科研力量。通常博士后经历博士阶段研究和学习,已经具备非常系统的知识体系和独立科研能力,而且精力相对充沛,可以专心科研。随着近年来国内科研力量上升非常快,高校很多专业和领域已经达到了非常好的水平,在引进国外博士后人才的同时,也可以更多地优选国内人才做博士后。

上海最近推出超级博士后计划就是非常好的举措,上海大学微电子学院李浩源建议,适当提高超级博士后的资助比例,并采取明确认定标准快速认定的方式,使得优秀申请者尽快预测并得知结果,从而选择来上海进行博士后研究工作,这样可以提高上海市对于优秀博士后的汇聚力,从而促进更多更好科研成果产生在上海。

战略新兴产业也需配套人才政策

来自上海华测导航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的袁本银是整场座谈会中为数不多的企业代表,在谈到企业对人才引进的诉求时他表示,以华测导航企业自身为例,选用的人才大多从事高精度的北斗定位应用,他们在大学阶段学习的专业通常是大地测量专业,但是由于这个专业不在上海市人才引进目录里,因此在上海各种人才政策都享受不到,即使是最核心的高管都没办法通过人才引进落户。随着北斗系统正式投入使用,整个北斗产业进入发展快车道,他呼吁为像北斗导航这样的战略新兴产业成立相应的人才计划,这将对整个行业的人才引进、产值、利润的增长都能够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与会领导分别就青年科技人才引进培养、评价使用、保障激励等方面,与青年科学家们进行深入交流,针对青年科技人才发展中遇到的一些问题,探讨打通“堵点”、消除“痛点”的政策和措施。上海市科技工作党委副书记陈龙在总结讲话时强调,上海的发展离不开全球资源的集聚和交流,离不开青年英才的汇聚和创造。希望青年科技人才聚焦国家战略,突破核心科技;发扬进取精神,谱写奋斗新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