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丨公元1220年代:腓特烈二世与神圣罗马帝国

2020-11-25 17:25:00 作者:刘同华 刘芳源 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本期提要

公元1220年,腓特烈二世在罗马被加冕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神圣罗马帝国在腓特烈二世时代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辉煌,但他重意大利轻德意志的统治政策使诸侯贵族权力崛起,成为帝国走向分裂的转折点。腓特烈二世的继任者康拉德四世离世时留下的是一个混乱不堪的德意志王国和一个没有皇帝的大空位时期(1254-1273年)。盛极一时的霍亨斯陶芬王朝也随之走到了尽头,德意志分裂为许多各自为政的封建诸侯领地。

油画场景中的腓特烈二世

公元1220年11月,罗马举行了一场盛大的加冕典礼。教皇洪诺留三世为腓特烈二世亲手戴上了皇冠,腓特烈二世成为神圣罗马帝国法统上的皇帝。

腓特烈二世一生头顶德意志王国、意大利王国、西西里王国、耶路撒冷王国、阿尔勒(勃艮第)王国和罗马帝国六个王冠,是中世纪欧洲叱咤风云的君主之一。

腓特烈二世的家族

腓特烈二世出身于神圣罗马帝国强大的霍亨斯陶芬家族。他的祖父是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红胡子”腓特烈一世,父亲是亨利六世,母亲是西西里王国唯一的女继承人康丝坦斯。

公元1194年12月26日,作为帝国未来继承人的腓特烈二世在意大利中部小城耶西出生。就在其出生的前一天,即圣诞节当天,其父亲亨利六世在西西里王国的巴勒莫主教堂,将象征那不勒斯以南意大利和西西里全岛的王冠戴在了头上,成功地将霍亨斯陶芬王朝的统治权从德意志和伦巴第扩展到了南部意大利和西西里,对中部意大利的教皇国构成了南北夹击的态势。不仅实现了“红胡子”的夙愿,而且增添了霍亨斯陶芬家族的荣耀。

霍亨斯陶芬家族早期是居住在德意志南部士瓦本的诸侯,后来家族势力不断强大并在斯陶芬山上建了座城堡,家族因此而得名。霍亨是为了表示尊贵而加的前缀。公元962年,东法兰克国王奥托一世在罗马加冕为“罗马皇帝”,从此开启了神圣罗马帝国的历史进程。

神圣罗马帝国的国名中最初并没有“神圣”二字,直到1157年,出身于霍亨斯陶芬家族的第二位德意志国王腓特烈一世为了表明自己独立于教权的神圣性而在国名前加上了“神圣”。不仅如此,腓特烈一世曾六次出征意大利,以扩大和强化罗马帝国的王权统治,被认为是用意大利人的鲜血染成的“红胡子”或“巴巴罗萨”。腓特烈一世通过武力征服未能实现的帝国大业,在儿子亨利六世与西西里王国公主康丝坦斯联姻后终于如愿以偿。腓特烈二世出生之时,罗马帝国的发展正盛。

然而,就在腓特烈二世出生后的第四年,即1197年9月,年富力强的亨利六世不幸染疾而逝。腓特烈二世继位,母亲康丝坦斯为帝国摄政。但德意志诸侯反抗势力强大,康丝坦斯不得不向新入主教廷的教皇英诺森三世寻求庇护。英诺森三世乘机要挟腓特烈二世放弃“罗马皇帝”头衔和西西里教会的一些特权,仅继承西西里王权。这时,争夺王位合法性的两大诸侯势力即将开战:一是亨利六世之弟士瓦本公爵菲利普,在法王支持下宣布继承王位;二是韦尔夫家族的布伦瑞克公爵奥托,在英王支持下也宣布称王。

腓特烈二世像

腓特烈二世登上王位

为了阻止南意大利与德意志统一在同一君主下,英诺森三世选择支持韦尔夫家族,并乘机夺取了意大利中部的帝国领地,迅速扩大了教皇国的版图,将教廷权势推向顶峰。而腓特烈二世则在母亲1198年11月去世后,沦为罗马教皇卵翼下的孤儿。

13世纪初,德意志政局出现了有利于腓特烈二世的转机。争位双方或因首领被杀而瓦解,或因触怒教皇被抛弃。英诺森三世权衡利弊,最终于1212年和1215年,先后将腓特烈二世扶上了德意志王位和神圣罗马皇帝的宝座,条件是要求腓特烈二世放弃西西里王位,并立即进行十字军东征。腓特烈二世虽然发誓照办,但事后拒不践约,英诺森三世直到死都不为其加冕。即便如此,腓特烈二世作为霍亨斯陶芬家族的一颗新星,经过十余年的战火洗礼,几度明灭,终于在德意志和意大利的地平线上冉冉升起。

接替英诺森三世的新教皇洪诺留三世是腓特烈二世的老师。腓特烈二世向教皇老师再次发誓进行十字军东征,最终于1220年11月在罗马被加冕。但事后,他又以种种托词避而不征,专注于意大利的统一和西西里王国的统治。

为了镇压意大利北部的封建主叛乱,削弱贵族和教会权力,腓特烈二世在南意大利和西西里建立了一支以阿拉伯人为主体的常备军;扩大王国港湾,建立海军舰队,使西西里成为军事强国,在稳定统治秩序的同时增强了对教廷的威慑力。在经济方面,奖励农业和手工业发展,并利用南意的商业优势,扩大海外贸易;铸造了西方几个世纪以来的第一批金币,使西西里的商业影响扩展到西班牙、摩洛哥和埃及。1224年发布敕令,创办欧洲第一所由君主敕建的国立大学——那不勒斯大学。1231年8月,颁布了“梅尔菲宪法”。这是继查士丁尼《民法大全》以来欧洲第一次系统编纂而成的法典,反映了腓特烈二世建立中央集权国家、实行重商主义的思想。

腓特烈二世所建的蒙特堡

辉煌与分裂

腓特烈二世在西西里和南意被视为国王的典范。他博览群书,掌握了七种语言,融合了东西方文化,突破了中世纪的宗教偏见,以穆斯林的眼光观察基督教,以基督徒的眼光看待伊斯兰教。当13世纪的西欧诸国尚在基督教神学迷雾笼罩下时,西西里和南意却成为丰富多彩的文化中心,并最先透露出“黎明前文艺复兴”的一抹曙光。

1227年3月,强硬派格里高利九世登上教皇位。他对腓特烈二世迟迟不如约发动十字军,还力图既保帝位又兼西西里国王位的行为早已咬牙切齿。上任伊始即勒令腓特烈二世兑现承诺,立即组织第六次东征。1227年8月,腓特烈二世出师东征,但因为中途遭遇瘟疫便折返回师。格里高利九世便新账旧账一起算,对腓特烈二世实行“绝罚”,开除其教籍,取消其东征资格。腓特烈二世对此并不理会,不但没有穿着粗布大衣在雪地里跪上三天三夜,反而在休养过后在1228年春再次率军出发了。格里高利九世以不恭顺教皇为由采取了第二次“绝罚”。两次“绝罚”并没有给腓特烈二世造成预想中的影响,相反,他善于外交计谋,通过和谈、收买等手段,与埃及苏丹缔结了反对大马士革总督的盟约,同时得到了耶路撒冷和其他一些巴勒斯坦城市,兵不血刃地收复了耶路撒冷,成为圣墓的解放者,自称耶路撒冷王。此次东征也成为绝无仅有的一次“和平十字军东征”。

1229年,腓特烈二世取得耶路撒冷王权后回师南意,击败了格里高利九世组织的教皇军,迫使教皇签订和约,撤销了对他的“绝罚”,承认他在近东攫取的利益。此后十几年间,双方先后在西西里和北意大利交战,都以腓特烈二世获胜告终。1241年,格里高利九世愤懑而死。

腓特烈二世本以为可以松一口气,不料新任教皇英诺森四世更加咄咄逼人。但他在讨伐腓特烈二世失败后逃往法国,依靠法王重建教廷。1245年,英诺森四世在法国的里昂召开宗教大会,再次开除腓特烈二世教籍。腓特烈二世针锋相对,双方展开了大论战。1248年,腓特烈二世被意大利城市联盟击败。1250年,腓特烈二世突然病逝,结束了他充满传奇色彩的一生。

神圣罗马帝国在腓特烈二世时代出现了前所未有的辉煌,但他重意大利轻德意志的统治政策使诸侯贵族权力崛起,成为帝国走向分裂的转折点。腓特烈二世的继任者康拉德四世在王位4年便离世,留下的是一个混乱不堪的德意志王国和一个没有皇帝的大空位(1254-1273年)时代。盛极一时的霍亨斯陶芬王朝也随之走到了尽头,德意志分裂为许多各自为政的封建诸侯领地。

历史长河滚滚而逝,无论是腓特烈二世还是神圣罗马帝国都已湮没其中,留给后人的只有无尽的历史沉思与追寻。腓特烈二世因其贡献被奉为“拯救人世的弥赛亚”“中世纪的文艺复兴者”“世界奇才”,但也被称作“侮辱神明的野兽”“教会浪子”“敌基督者”。有人称其为“王座上的第一个现代人”,也有人认为他是帝国分裂的始作俑者。

(本栏目总撰稿为卜宪群,本期作者为山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李娟)

中外大事记

中 国

公元1220年

蒙古攻取金大名府,又进攻开州(今河南濮阳)及东明(今山东东明)等地。

公元1222年

蒙金在凤翔交战,金同知临洮府郭斌总领军事,坚持抗战,蒙古军攻城月余不克而退兵。

公元1224年

金哀宗完颜守绪即位(至1234年)。

公元1127年

成吉思汗去世,第四子拖雷监国。

公元1129年

成吉思汗第三子窝阔台被推为大汗。

西 方

公元1220年

教皇洪诺留三世为德皇腓特烈二世加冕。

公元1222年

匈牙利颁布《金玺诏书》,保障了封建领主的特权,加剧了匈牙利的封建割据状态。

公元1224年

法王路易八世禁止英商在法贸易,英国采取报复手段,两国交战。路易八世攻占英王在法国西南部的领土。

公元1229年

英国亨利三世侵法失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