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时评丨别中了“信用修复师”骗局

2020-11-21 09:09:59 作者:杨玉龙 来源:东方网 选稿:郁婷苈

若征信确实查出问题,焦急的用户难免去寻求“解决方案”。网络上不乏各种打着“永久修复”“污点漂白”旗号的征信问题处理机构或个人,他们真有什么独到手段吗?记者发现,交钱之前打包票,宣称“银行内部有人”等,交了钱就联系不上,依然是较为常规的骗术,只不过用上了“征信修复”这一比较新鲜的名头。(据(据11月20日《北京晚报》)

征信是信息主体(包括企业、个人及其他组织)的“经济身份证”,客观地记录了信息主体过往的历史信息,用来判断信息主体未来的信用状况。毋庸置疑,作为“经济身份证”,个人征信近年愈发受到重视,但不容轻视的是,征信也在被别有用心的人盯上,通过套路和骗局侵害用户的合法权益,并成为新的非法牟利手段。

征信修复骗局就值得警惕起来。据金融业内人士表示,修复机构利用的就是个人和银行间的这种信息差,让信用修复师作为“中介”向银行申诉。其做法也并不神秘,核心即围绕“不可抗力”做文章,让银行网开一面。很多时候用户逾期行为并没有真实的合理解释,“信用修复师”就可能会采取一些违规手段,但更可能导致用户定金无法退回。

通过相关案例来看,朱某利以公司名义承接征信修复业务,要求客户提供个人征信报告、身份证复印件、新办理的一张实名电话卡等材料。然后以客户名义,用新电话卡给相应银行打电话,编造诸如“陷入传销组织,失去人身自由”等逾期理由。修复失败后,他也未能兑现“不成功就退钱”的承诺。半年内,共诈骗10名被害人修复征信费用126000元。

针对“信用修复师”骗局,个人的有效防范是首要的。“征信修复”其本质就是“征信异议处理”。根据《征信业管理条例》信息主体认为征信机构采集、保存、提供的信息存在错误、遗漏的,有权向征信机构或者信息提供者提出异议,要求更正。这也就意味着,进行征信修复,用户完全可以通过正规渠道来解决,而不能走偏路。

当然,更重要的是,个人须增强征信意识。今年8月发布的《中国大众征信意识情况调查》显示,约四分之一受访者从不查征信,近两成受访者不知道个人信用报告的出具机构。这无疑是短板。事实上,央行征信中心每年提供两次个人信用报告免费查询服务,而定期查询有助于了解自己的信用状况,更可避免一些意外事件导致自身信用受损而不自知。

对相关骗局也须加大依法打击力度。这一方面需要相关部门做好相关知识的普及,使用户认识到此类骗局的本质;另一方面对于市面上存在的征信修复生意,更须加大监管整治力度,让不法经营行为得到彻底治理。此外,相关网络平台也须负起责任,对于“征信修复”此类经营行为当强化规制,谨防给不法经营行为提供便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