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在人海战术推进垃圾分类?盛产学霸的交大:“我们有用到AI”

2020-09-28 16:23:26 作者:柏可林 来源:东方网 选稿:夏阳

东方网记者柏可林9月28日报道:早起上课的路上,从寝室楼出来的同学们顺路将垃圾带到规定的投放点分类丢弃;教学楼里,干、湿垃圾、可回收物的桶都“各司其职”地被摆放在最顺手的位置;食堂里,老师同学们井然有序地排着队,将餐后产生的垃圾各归其位;校园内特别定制的“高配置”垃圾厢房大幅减少了扔垃圾时可能产生的不愉悦与隐患。

以上的种种场景都发生在当今的上海交通大学校园中,《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实行的一年多来,垃圾分类已经融入了交大师生学子们的日常学习生活,正在从“新时尚”向“好习惯”转变。

垃圾厢房高配置,一口双用够贴心

早在上海正式立法规范垃圾分类的两年前,上海交通大学就走在了“潮流前沿”。2017年12月,经过了充分的准备工作,交大开启了校园“垃圾革命”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同时推进配套管理制度与硬件设施建设,成为上海市乃至全国高校中最早开始实施校园生活垃圾分类的学校之一。

记者在交大徐汇校区看到,校园共有3个投放站点,分为早午晚三个时段开放。垃圾厢房堪称“高配置”,交大特别定制的垃圾箱房配备了烟感喷淋、紫外线消杀和排风除臭系统,能有效解决细菌和气味问题,并杜绝了干垃圾引燃的安全隐患。

甚至连垃圾箱的投口也是精心定制的,各类投口数量根据产生量合理配置,湿垃圾的投口“一口双用”,特别留出了丢弃塑料袋的空间,湿垃圾破袋和干湿分离在一个投口里即可完成,解决了湿垃圾袋辗转多个投口所造成的地面潮湿脏乱等问题。感应式清洗装置靠近湿垃圾投口设置,人性化的细节设计妥贴关照了每天的使用行为。

学校还明确了对物业公司的工作要求,保证投放容器与周边环境卫生整洁。主动对接两网融合企业,规范可回收物和有害垃圾的回收处置,保证废弃物流通环节全程可追溯。

AI识别光盘照片,助力源头减量

“饮料瓶扔可回收物桶,纸巾扔干垃圾桶,餐具扔餐具桶,湿垃圾和餐盘交给食堂阿姨处理”,这一套流程对于上海交通大学的师生来说已经形成了习惯。

今年新生报到日,结合“节约粮食”主题活动,上海交通大学网络信息中心与后勤保障中心合作,在食堂推出“‘光盘’换好礼,文明‘益’起来”专题活动。“交大V卡”用户在指定时间打开“交我办”APP-虚拟卡或小程序“交大V卡”,于就餐结束后上传“光盘”照片,通过AI判断成功后,即可领取“交大V卡”用餐红包,还有机会获得学校对口帮扶的云南省洱源县的特色饮品。

食堂还开设了“小份面”、“小份菜”窗口,各取所需,量“胃”而行。在对师生开展节粮爱粮教育的同时,也通过减少餐食浪费,从源头上减少厨余垃圾的产生。经过几年的建设,学校在垃圾分类管理方面已初见成效。但对于高校来说,每年都会迎来新生,人员流动性大,因此高校的垃圾分类教育将是一场长期持续的群众战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