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阿尔茨海默病日:上海将启动第二批老年认知障碍友好社区建设试点

2020-09-22 01:46:12 作者:陈里予 来源:周到 选稿:李宗焕

9月21日是第27个世界阿尔茨海默病日。上海市民政局昨天透露,上海启动“老年认知障碍友好社区建设”试点已经一年,首批参与试点的28个街镇中,有27个街镇取得阶段性成果。第二批试点即将启动,建设力度将逐年加大,力争到“十四五”期末,将全市绝大多数街镇建设成为老年认知障碍友好社区,并最终建立老年认知障碍友好社区建设的“上海模式”与“上海标准”。

“让自己‘笨’得慢一点”

走进静安区大宁路街道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内的“记忆家——认知障碍社区支持中心”,会觉得眼前一亮:鲜艳的色彩、易识别的提示牌……许多经过特别设计的适老化标识系统,能减少认知障碍老人由于空间定向能力减弱而产生的错乱和焦虑,让老人在空间内活动更为自在。

陈阿姨今年70岁,被诊断为血管性痴呆,语言功能受到影响,说话断断续续。她变得不愿出门,整日躺在床上,情绪消沉低落,丈夫老袁感到束手无策。“记忆家——认知障碍社区支持中心”开放后,老袁第一时间带着老伴来到了这里。陈阿姨发现不同于一般的社区团体,这里的老师都特别耐心,在这里她感到很放松。第一次接触,陈阿姨就喜欢上了“记忆家”。

首次认知障碍干预评估和分析后,社工主要从心理方面为陈阿姨做了引导,鼓励陈阿姨多走出来,不要有心理负担。从此以后,陈阿姨就成了“记忆家”的常客。小组活动中,她也从一开始的观望变为主动发言,还会主动帮忙完成打扫、整理等后勤工作。现在陈阿姨的精神状态就像换了一个人,语言能力也在不断进步。

大宁路街道是本市首批老年认知障碍友好社区建设试点单位之一,去年10月14日正式启用,委托上海尽美长者服务中心承接运营。除了大宁路街道的“记忆家”之外,尽美长者服务中心还承接了另外7个试点街道的试点工作,在那里的“记忆家”,受惠于干预的老人还有很多。

家住虹桥街道的丁奶奶今年82岁,去年在华山医院确诊为轻度认知障碍。退休前曾是教师的她对健康非常关注,是极少数在早期就主动诊断,并愿意积极面对的老人。得知虹桥街道有认知障碍干预服务后,她第一时间来到“记忆家”咨询。经过社工的评测与分析,丁奶奶对自己的认知状况以及活动意义有了深入的了解,并遵照社工建议每周2次参与小组活动,有时还会预约进行额外的一对一训练。

在每2个月的跟踪评估中,丁奶奶的各项认知功能都维持在稳定水平,原本退化比较明显的近期记忆混乱也得到了改善,她还经常鼓励新到“记忆家”的朋友:“人老了总归要变笨的,但我们可以让自己笨得慢一点。”

73岁的莉莉阿姨家住松江区,有中度认知障碍伴有轻度焦虑症。一个偶然的机会得知虹桥街道有个“记忆家”,她在儿子的陪伴下来到这里。刚来时,这位“前老板娘”非常固执,无缘由地就会找人说话,并且只说自己想说的,对别人的问题和打断没有反应,无法进行双向交互。她每周2次搭车从松江赶到虹桥街道“记忆家”。

随着接触的增多,社工们逐渐找到了和莉莉阿姨的沟通方法,并为她制定了以绘画、艺术、舞蹈为主的干预活动。经过一年多的干预,莉莉阿姨的情绪状况、沟通能力得到了明显改善。近半年来,莉莉阿姨不再出现无端找人说话的情况,逐渐变回了那个端庄得体、待人周到的“老板娘”。

开展风险测评提早干预

截至目前,全市27个试点街镇建设的“社区老年认知障碍支持中心”,场地面积总计已超过8347平方米。其中,13个街镇配备的是独立的认知障碍社区支持中心。

认知障碍社区支持中心是阿尔茨海默病家庭身边的服务平台和共建中枢,不仅为老年人提供科普预防、测评转诊、早期干预等一站式记忆健康服务,也为家属提供家庭照料者增能培训、家属心理支持、家庭个案顾问、服务对接转介等全方位家庭支持服务。同时还逐步建立起社区全要素参与的认知障碍全链条社区支持体系,整合社区内的居委会、企事业单位、为老服务机构,各级医院、银行、超市等各方资源,共建认知障碍友好社区。

市民政局副局长蒋蕊透露,此前多年间,由于许多老人及其家属对老年认知障碍不了解、不重视,往往忽略许多早期征兆,直至老人迷路走丢、出现一些异常行为,甚至出现伤人或自伤时,才进行就医。但这时,往往已经错过了干预延缓的黄金时间。作为老年认知障碍友好社区试点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认知障碍风险测评十分关键。尽早介入认知障碍老人的病程,就意味着可以通过专业训练延缓病程发展,提升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截至目前,27个试点街镇共完成认知障碍风险测评58084人,平均每街镇2151人。其中,长宁区江苏路街道累计完成1.07万例筛查,覆盖辖区内80%以上的老人。

与此同时,通过训练让早期认知障碍老人在小组或个人活动中,综合训练记忆、语言、逻辑、感知觉、肢体控制等大脑功能,从而延缓认知退化速度,同时促进老人维持社交。

在试点过程中,27个街镇纷纷引进专业社会组织承接试点,探索引入一系列非药物干预方式,包括小组干预活动、体脑激活运动、音乐美术等艺术疗法、科技健脑系统等不同形式,结合老人的认知状况和自身喜好,让老年人拥有更多干预选择。

在认知障碍友好社区试点过程中,还有一项实践十分有意义,即“家庭支持服务”。各个专业社会组织在社区落地家属支持中心,建立家属俱乐部社群、开展家庭照料者培训和“记忆咖啡”等心灵喘息活动,逐步建立起一套丰富全面的家庭服务体系。

将实现全市街镇普遍覆盖

现实生活中,出于对“老年痴呆”的误解和偏见,许多认知障碍患者和家庭都有一种病耻感,一些认知障碍老人会“躲”起来不愿面对,或是被家属“藏”起来。

为此,市民政局特别强调,试点过程中,在面向老人和家庭直接服务之外,要特别将“社区友好网络建设”和“友好文化营造”纳入政策指引及评估范围。

此外,各组织也积极探索建立具有本土化特色的友好社区网络。社会组织们走进社区团体、企业单位、甚至大中小学校,传播认知障碍知识和友好理念,发展出了一大批友好支持机构。从老年人到下一代,从企业到个人,爱与理解正串联起社区的记忆防线。

市民政局表示,未来,上海将稳步加快试点建设步伐,每年分批在全市范围内推广,将稳步建立老年认知障碍的全流程、全方位服务体系,形成可复制、可持续的“上海模式”,在现有的建设指引基础上最终确立地方标准,在“十四五”期间实现全市街镇的普遍覆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