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远舰”身份进一步印证!18.7吨铁甲片顺利起吊出水

2020-09-20 18:33:10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选稿:沈昊

为期两年的威海湾“定远舰”水下考古工作即将于下周结束,考古中,确认了“定远舰”的埋藏位置和整体保存状况。同时还发现了“定远舰”上一块重达18.7吨的铁甲片,这也进一步印证了“定远舰”的身份。

总台央视记者 田云华:这里就是威海湾定远舰水下考古的工作现场,我旁边的这个岛屿是刘公岛,120多年前定远舰沉没的这个位置距离刘公岛的直线距离不足500米,而此处也是一个天然的良港,几乎不受到海流和潮汐的影响,我们也知道水下考古是需要用到压缩空气的,仅仅是单瓶,水下作业的时间就可以长达50分钟,我们看到这个水下考古队员正在做下水前的准备工作,每天他们要进行两班水下作业,分为上午和下午,唯一的遗憾是水下能见度非常低,不足20公分,这也给水下探摸带来了非常大的难度。


据水下考古队介绍,目前沉舰所在位置水深6米左右,战舰保存情况极差,埋于泥下1—3米左右,只发现零星散落的战舰残骸,未见连续的舰体。7000吨级的一等铁甲舰:定远舰,作为北洋水师的旗舰,1894年在黄海海战中主动开炮迎敌,后续在威海卫保卫战中,定远舰不幸被敌军偷袭,中弹受损,搁浅在刘公岛附近,随后又被拆解、盗捞,所剩无几。截止到目前,共发现沉舰主炮台遗迹,并出水各种文物上千件,以小口径弹药为主,还有撬棍、铜盖、弹壳、铜钱等铜质文物,木滑轮、甲板、麻将等木质竹质文物,青花瓷碗、玻璃等舰上人员生活物品。今年最重要的发现就是一块18.7吨的铁甲,进一步印证了战舰身份。

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研究员 周春水:这个铁甲正好是长宽尺寸都是跟那个定远相吻合的。铁甲从上到下(厚度)都是33厘米,定远舰又叫铁甲舰,所以铁甲就是它的最重要的一个身份标志,

此次“定远舰”水下考古的发掘面积约为300平方米,随着18.7吨的铁甲片成功提取出水,本年度水下考古工作圆满收官。

由于定远舰所在位置的水下深度只有6米,水下能见度十分有限,仅仅不足20公分,水下考古几乎就是靠手摸,拍摄水下文物更是要将摄像机贴在文物跟前才能勉强看清。考古队发现的这块巨大的铁甲,厚度足足有33公分,还微微有一些弧度,斜插在泥沙之中,十分沉重。那么,这块铁甲究竟是舰体上哪个部分构件呢?通过与战舰结构图的仔细比对和研究,考古队最终锁定了铁甲片原来的所在位置。

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研究员 周春水:我们发现他是一个带弧度的,带弧度的话,因为其他地方他应该都是一个,一个直的,不可能带弧度,所以说我们当时就推测这个幅度,因为正好那个定远舰那个铁甲的话,他的中间有一个铁甲堡,那个铁甲堡那个状态,所以说我们当时就认为他在那个铁甲堡的那个弧线,在起弧的那个位置。

9月17日,定远舰遗址水下考古队在广州打捞局的协助下经过10多小时的清淤、穿缆、起吊等环节,最终成功将这块定远舰铁甲起吊出水,从而有幸让世人再次目睹铁甲的真容。

定远舰铁甲是目前国内出水唯一一块北洋海军铁甲舰装备的护防装甲。经过测绘记录,铁甲在9月18日被安全送往刘公岛上,存放在专门修建的文保室脱盐池内进行保护处理。据史料记载:定远舰铁甲为康邦铁甲,即钢面熟铁甲的复合装甲。铁甲为一整块,长2.86米、宽2.6米、厚30.5公分,重约18.7吨,是定远铁甲舰身份的关键证据,也是本年度定远舰遗址水下考古调查工作的重要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