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门编规划,共绘“人民城市”的未来

2020-09-20 06:41:50 作者:杨逸淇 来源:文汇 选稿:吴春伟

开门编规划,上海的这扇“门”开得有多大?

有人说,在“中华第一高楼”举行的上海首场“十四五”规划市民“大家谈”就是一个隐喻:登高望远,规划必须有高度,才能引领;扎根于民,规划只有紧贴民意,才能顺应民心。

很难想象,B站的Up主、充满稚气的“红领巾”、当过“村官”的大学生、学富五车的教授、外籍高管……这些年龄、职业完全“不搭”的人会坐到一块,聊到一起。但是,面对上海“十四五”规划,他们做到了。

“很多住在老小区的市民,非常希望身边有一个公共活动空间。”

“上海即将迎来深度老龄化,也要考虑到一部分老人对于精神生活的需求。”

……

你一言我一语,无不倾注着对这座城市的热爱,无不渗透着对美好未来的憧憬。

这,还仅仅是一个片断。上海“十四五”规划编制,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效果导向,广发“英雄帖”,集聚“金点子”,规划编制的过程也成为凝聚各方共识、汇聚各方智慧的过程。

“十四五”规划编制事关城市未来发展,而且具有特殊历史使命、特殊时代背景。它是衔接“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第一个五年规划,也是上海向全面建成“五个中心”和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目标迈进的第一个五年规划。开门问策、集思广益,把加强顶层设计和坚持问计于民统一起来,齐心协力把“十四五”规划编制好,彰显“人民城市为人民,人民城市人民建”的发展理念和价值追求。

开门编规划,就是向群众求智慧。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将面对更多逆风逆水的外部环境,上海如何下好先手棋?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规划编制该从哪里使劲?破解难题,智慧就在群众中,就在“接地气”的社情民意里。从让居民安心的上海社区战“疫”“36计”到民企给营商环境“找茬”,从政府工作报告的撰写到民法典的制定……事实早已证明,千计万计,群众路线是第一计。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不但要把人民当先生来请教,还要搭建好建议征集的“绿色直通车”,充分激发人民群众的主人翁精神,鼓励群众和社会各界以各种方式为“十四五”规划建言献策。无论是通过微信公众号、电子邮件等方式发出“好声音”,还是撰文论述拿出“金点子”,无论是三言两语的真知灼见,还是言之成理的长篇大论,都要有结果、有反馈,真正做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提一条良计,献一己之力。共建“人民城市”,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始终是出发点和落脚点。老有颐养、幼有育善、住有宜居、学有优教……让我们在“十四五”一同创造更好的未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