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止浪费,高校食堂怎么出招?

2020-08-18 20:52:00 来源:人民日报政文微信公号

餐饮浪费,触目惊心!

记者曾在大学食堂的泔水桶旁观察,不少学生都有剩菜、剩饭,白花花的米饭、半块馒头直接倒掉。“为什么剩这么多?”有的答“菜太咸太油,吃不完”,有的答“一个馒头吃不了”,有的答“不给打半份菜”,有的答“打包不方便”……

下载 (1).jpg?x-oss-process=style/w10

资料图

大力倡导浪费可耻、节约为荣,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既是弘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传统美德的重要举措,更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迫切需要。

然而,餐饮浪费何以“久治不愈”?治标不治本是关键。要想标本兼治,需要处理好供给与需求、节俭与健康、道德与法律等方面的辩证关系。

例如,从大学食堂的餐饮浪费现象看,餐饮浪费的“板子”也不能都打在就餐者身上,不在供求两方面同时下功夫,标本兼治的目标就很难实现。比如,一份米饭、一份菜吃不了,可否卖半份?汤菜可否淡一点,口重者自助加盐?食堂可否提供打包、热饭的便利,让剩饭打包成为习惯?信息技术的发展提供了诸多可能,比如利用大数据增强供需对接,减少食材浪费。采购、运输、加工、储存等环节的“隐形浪费”也引人思考。在济南一家饭店,后厨推出“食材余料盒”,鸡架子被烹饪成“特色菜”,蔬菜余料被加工成开胃小菜,海鲜和肉类余料成了吊高汤的配料,厨师们利用余料创新研发出50多道产品。这种做法值得推广。

需要注意的是,节俭不能以牺牲健康为代价,制止餐饮浪费亟需科学指导。一个“隔夜菜致癌”的观念,让很多剩饭剩菜白白浪费。这就需要有关专家加强研究、科普,让老百姓明白剩菜怎么放,懂得什么隔夜菜不能吃。同时,“八分饱”“少油少盐”等健康生活理念也应大力推广,从“食育”角度倡导新风尚,让人们在餐饮节俭的同时弘扬优秀文化、收获健康体验。

对很多人来说,餐饮浪费可能只是个“道德问题”,认为吃饭是个人行为,所谓“浪费”也是花自己的钱,与他人、与社会无关。一些学校食堂虽然将餐饮节俭的宣传画、标语贴上了墙,但仅限于倡导范畴,与评优评奖无关;一些自助餐厅虽然推出了浪费食物就罚款、补交餐费等规定,但往往限于“警告”范畴,缺乏必要的法律依据;一些餐馆提供了打包服务,但对习惯大手大脚的食客收效甚微……制止餐饮浪费,一方面,要加强立法,强化监管,采取有效措施,建立长效机制,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已将制定粮食安全保障法列入立法规划,还将在其他相关法律制定修改中对制止餐饮浪费行为作出具体明确规定。另一方面,要进一步加强宣传教育,切实培养节约习惯,在全社会营造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氛围。在高校,可调动学生自我管理监督的主动性、自觉性……

80多岁的著名水稻遗传学家卢永根,每顿饭都吃得一粒米不剩,在食堂看到学生剩饭,他总忍不住提醒:“多少株水稻才能出一碗米饭?”“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节俭,也需要这样的时代楷模!

我国人口多、基数大,每人浪费一点,量就大得惊人。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开源节流,方能让大国粮仓的根基更加牢固。而“开源节流”的“金钥匙”,就掌握在你我手中,存在于身边的点滴小事里。“光盘行动”,从我做起,行动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