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村宅变为民宿 浦东川沙连民村走出一条独特的振兴之路
图片说明:连民村黄昏时候的景色美不胜收
图片说明:连民村的民宿如梦如幻。
图片说明:村里的沪剧爱好者经常聚在一起自娱自乐
图片说明:闲暇之余,村民喜欢到凉亭边坐坐,聊聊家常
一幢幢村宅经过修葺、翻新,变身成一间间民宿,结合村庄里的美景、美食,吸引着五湖四海的游客。位于川沙新镇的连民村,以“民宿+旅游”作为主打,探索了一条独具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村庄环境变好了、村民口袋鼓起来了、文化活动更加丰富了……“民宿村”的发展成果显现。村民的小康生活,也愈发多姿多彩。
资源禀赋吸引品牌民宿
8月10日上午,又一批游客拉着行李箱,入住位于连民村鹿湖路与邮佳迎宾大道交叉口的宿於民宿。几十米开外,“宿於”品牌主体公司、明珠富想川沙(上海)民宿文化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健在现场查看另一幢民宿的改建情况。
早在2016年,在川沙新镇政府主导下,连民村创新性地引进了“宿於”,以“五纵五横”的水网资源和优美的村容环境为依托,开始了“民宿+旅游”的特色产业探索。
王健告诉记者,连民村的区位优势和资源禀赋,是吸引宿於落户的一个主要原因。
连民村位于川沙新镇南部,距迪士尼5公里、上海野生动物园6公里、浦东国际机场10公里,周边有川沙古镇、新场古镇等历史人文景观资源。连民村还有着纵横的水网、广袤的农田、无处不在的绿意,以及完善的基础设施。
良好的环境和设施,源于美丽乡村建设、中小河道整治等一系列重点工作。得益于此,硬化道路铺设至每家每户,8.9公里的村内道路完成了“白改黑”和亮灯工程;长约1.3公里的鹿湖路建成了“四好农村路”,长约1.1公里的繁强路经过道路拓宽及沿线景观提升,成为了连民村的迎宾大道……
不仅是改建成民宿的村宅,其他村民的房子也改变了模样。在连民村1组、4组、9组开展的村宅风貌提升工程,通过“白墙+人字线”“小矮墙+木栅栏+花箱”等统一局部建筑风貌,展现出江南水乡“粉墙黛瓦”的特色。
连民村还通过中小河道整治、截污纳管、水生态修复等工程,完成了6条劣V类河道整治、16条河道轮疏,再现了水清岸绿的江南水乡景观。而五灶港水系景观提升及水生态修复工程的成果,更是引来了一群群白鹭,以及一波波游客。
民宿对游客的吸引力,不仅仅在于独特的居住体验,更依托便利的交通、秀美的周边景观和多样的互动体验。当连民村具备了这些条件,五星级民宿项目“宿於”的落地,就变得理所当然。
连民村“筑巢引凤”,一幢幢民宅开始华丽变身。截至目前,连民村已经有11幢民宅完成改造,变身民宿投入运营,9幢民宅正在改造中,今年年底有望投入使用。
一个个微景观,也出现在村庄的角角落落。村民们废弃的小青砖、鹅卵石、瓦片等,成为一个个小景致点缀着村容村貌;木质的跷跷板、摇椅,则给村民和游客带来了更多休闲娱乐。
未被“征用”的民宅,也不甘落后,通过墙绘等方式与民宿“抢风头”,进一步扮靓了整个村庄。生态宜居的氛围,越来越浓。
在连民村23组,紧挨着的三幢民宅外墙,以“橘”“梨”“荷”为主题,分别绘制了三幅巨大的墙绘,成为村里的一个“网红打卡点”。不仅是游客,村民也经常到墙绘边的凉亭坐坐,聊聊家常。
三产融合的“民宿+”模式
村民符金龙,将自家的房子租给了宿於民宿。这几天,房子正在加紧改造中。
在把房子出租前,符金龙算过一笔账:把房子租给民宿,每年能拿到5万元,以后每两年增加5%的租费收入,“比自己出租要划算,还省事。”
租金收入,只是民宿项目让村民致富的一个方面。连民村党总支书记姚翠萍告诉记者,宿於民宿项目,带动了连民村的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形成了“民宿+”的产业发展效应。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产业兴旺了,集体经济才能更好发展了,老百姓的口袋也能更鼓。
在“民宿+”的加号后面,有各类农业合作社。符金龙所在的一家蔬果合作社,就沾了民宿的光——民宿游客喜欢到田间大棚里采摘新鲜的水蜜桃、葡萄、火龙果等。
采摘完毕,不少人还会随手选购一些蔬菜瓜果。而除了采摘体验和现场购买,民宿还提供代购服务,有兴趣的客人可以通过民宿订购合作社的蔬果,无形中拓宽了合作社的销售渠道,带来了更多经济收益。
“这边的大米十分不错,我们从合作社买来大米,作为民宿的食材提供给游客,大家吃了都说好。”王健告诉记者。这样的“试吃”,甚至培养了一批“粘性客户”,不时打电话给民宿,订购大米。
民宿日常使用的食材,以及客人们喜欢订购的,还包括村民们自己种的各种蔬菜。“村民们种着自己吃的,安全性更有保障,并且也新鲜。”有游客这么说。
几年来,民宿项目的开发运营,为连民村村民累计带来房租收入1120余万元,就业收入300余万元,农产品销售收入270余万元,采摘体验收入100余万元。村民人均年收入从2015年的2.03万元,上升到了如今的3.27万元。
不过,连民村并不满足于此。如何把村里的合作社、家庭农庄等集聚在一起,发挥更好的品牌效应?在镇政府的支持下,村里又开始新的探索。
距离村委会不远的地方,一个占地约25亩的“彩虹农庄”正在打造中。“彩虹农庄”门口挂了一个牌子,上面有连民村乓乓响农业产业化合作联社和乓乓响生鲜产业化联合体两个“名称”。
负责牵头的上海乓乓响农副产品配送有限公司总经理黄建义告诉记者,合作联社汇聚了川沙38家农业主体,其中包括15家连民村的合作社。“以往农民最大的难处在于销售。我们考虑通过联合体的方式,借助品牌化、集约化的方式,帮助销售农产品,保障农民的收入,同时壮大集体经济。”
不仅如此,连民村还引进了援疆企业、上海闽龙实业有限公司。公司将新疆沙漠玫瑰带进连民村,打造了成片的玫瑰花海,不仅让村庄更显生机勃勃,成为民宿游客的餐馆景点之一,还构建了玫瑰花生产、加工、展示和体验的一条产业链。
“民宿+”的三产融合模式,激活了乡村的“造血功能”,为乡村增添了发展动能与活力。
快乐的村民成了风景线
村民傅平华的家就在“宿於”民宿边上,平时她喜欢捣鼓自家的小菜园。面积不大的小菜园里,种了茄子、丝瓜、南瓜、豇豆等,还计划着再种一点青菜和萝卜。
种菜,不只是为了满足自家的餐食所需,也是为了造一个漂亮的“小菜园”,配合村里的“小三园”建设,给村子增添更多的郊野韵味。
这些,都是像傅平华这样的村民自发为村子做出的贡献。“村子环境这么好,民宿也开起来了,大家的生活也更加富裕了,当然要力所能及地给村子做点事。”傅平华说。
在连民村,在党员和村民代表的带领下,村民自治的氛围已经十分浓郁。不久前,党员和村民代表还特意召开了一次乡村振兴座谈会,共同商议如何把“小三园”建设得更好。
姚翠萍告诉记者,村民自发制定了乡村振兴“小三园”包干制度、绿色田园创建公约制度和公共区域志愿者轮值制度,以主人翁姿态维持良好的村容村貌,迎接四方来客。
当然,村里也在为村民营造着办事便利、活动丰富的宜居氛围,升级家门口服务中心。
联勤联动站内,12块屏幕不时切换着53个点位的实时画面,带给村民更多的安全感;八个家门口服务点,涵盖了涵盖党群服务点、睦邻点、志愿者之家、妇女微家、快乐乒乓、阳光舞蹈室等多重功能……
8月10日上午,连民村1组的家门口服务点,不断传出咿咿呀呀的唱戏声。原来这是村里的沪剧爱好者,集中在一起参与活动。
闵卫英是其中一员,每次有活动,她都会从5组的家那边赶过来。“以前没事做,很多人都打牌打麻将,现在村里活动丰富多了,大家各取所需,过得很惬意。”她说。
无意间,快乐的村民也成为了吸引游客目光的一道风景线。无论是沪剧班,还是江南丝竹班,优美的旋律和唱腔,往往会引得不少好奇的游客过来一探究竟,有时还会用手机拍下几张照片或是一段视频。
轻松惬意的日子,让村民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和谐。而村里也经常以“最美连民人”评选为抓手,深入挖掘村民救死扶伤、见义勇为、敬老助老、慈善捐助等典型案例,展现新时代“连民人”的风采,弘扬社会公德。
村史也成为提升村民素养的好材料。在1组家门口服务点不远处的符氏老宅,作为新四军抗日游击纵队浦东支队曾经驻扎过的地方,已经建成了红色教育基地。
姚翠萍告诉记者,这样的一段历史,将借由红色教育基地,不断地传承给下一代“连民人”,也能让前来参观的游客,了解到连民村的底蕴。
“村庄是生态空间+产业空间,村宅是乡土之地+人文之地,村貌是景色之美+生态之美,村民是本地主人+产业主人。”姚翠萍说,连民村的乡村振兴实践,沿着独特的“宿游村”打造之路,正逐渐结出果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