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快评丨莫以公益绑架的方式“热爱蚯蚓”

2020-08-06 13:10:15 作者:邓海建 来源:东方网 选稿:桑怡

近日,中国绿发会发文称,收到志愿者举报,一些电商平台在销售电击蚯蚓类机器,商家宣称“不出蚯蚓包退换”。与此相关的是,有自媒体平台亦喊话,“销量10万的蚯蚓电机可能让2.5亿平方米的土壤失去活力”。(8月3日绿发会官方号)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土壤健康是粮食安全的前提,而土质生态又是土壤健康的基本。蚯蚓是土壤“生态系统工程师”,从这个意义上说,保护蚯蚓种群的生态平衡确实重要。

不过,时下保护蚯蚓大概就像保护鸡鸭鹅一样,属于生物链上非紧急层级的保护。一则,蚯蚓养殖技术早就风生水起,成为动物蛋白领域的寻常生意;二则,蚯蚓终端需求数量有限,除了入药或饲料,基本很难遭遇“吃光”等刚需的风险。换句话说,不会因为有了电击蚯蚓类机器,蚯蚓的生存就真的成了灭顶之灾的大问题。

至于“销量10万的蚯蚓电机可能让2.5亿平方米的土壤失去活力”的耸人听闻之论,不仅本身的推理逻辑不堪一驳;更重要的是,它忽略了一个基本的常识:但凡是农户,但凡还想“春耕夏种秋收冬藏”的农户,大概都不会在自家的耕地上玩这个机器。因为蚯蚓对于农田的意义,作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的农民,不仅有发言权,还有利益攸关的保护权。就我在农村生活的经验来看,小范围捕捉蚯蚓钓鱼等自是寻常事,但没有哪个农户会傻到敞开大门让你在自家耕地上逮蚯蚓玩儿。

说这些的意思,当然不是要抹杀保护蚯蚓的意义和价值。生态悲歌时有耳闻,保持警惕之心总不是坏事。但如果是真的“热爱蚯蚓”,这份爱,还是要用对地方才好。事实上,现有耕作模式下,对更大范围内的蚯蚓族群伤害最大、威胁最大的,未必是“销量10万的蚯蚓电机”、而定然是滥用的农药、化肥、抗生素等污染问题。有些数据,令人深省:我国粮食产量占世界的16%,化肥用量占31%,每公顷用量是世界平均用量的4倍;而我国每年180万吨的农药用量,多种农药造成了土壤污染,甚至使病虫害的免疫能力增强。蚯蚓和人类一样,滥用之下,“食安”难安。因此,从根子上解决蚯蚓的生存困境,不是在终端机器上下功夫,而应该在改良土壤生态上做文章。

当然,这些年来,不少城市利用地方立法的方式,加大了对蚯蚓等动物的保护。比如2018年的《海口市湿地保护若干规定》就明确提出,“在湿地内电蚯蚓的,由综合行政执法部门没收捕获物和违法所得,处二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的罚款。”作为生产工具的电击蚯蚓类机器,用错了地方自然就是违法。不过,以“工具原罪”的逻辑来“热爱蚯蚓”,说到底不过是权利滥用的公益绑架。

以什么名义保护蚯蚓都不是问题,但是,以什么路径来保护蚯蚓,有时还真是个值得警惕的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