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姨”将有本科学历!上海开放大学家政专业申办本科引发热议

2020-07-31 23:31:13 作者:傅文婧 来源:东方网 选稿:李婉怡

东方网记者傅文婧、刘晓晶7月31日报道:一则“阿姨上大学”的消息日前引发了网友热议。据了解,上海开放大学正在家政专业大学、大专学历教育的基础上申办本科,预计今年审批通过。随着2021年春季招生,届时将成为上海市第一所举办家政本科教育的高校。“阿姨”也能上本科了,现在的家政阿姨都这么厉害吗?

前段时间凭一份最牛保姆简历走红网络的杭州32岁家政从业者刘双拥有硕士学历,而青岛80后硕士王玉兰放弃了教师的铁饭碗,跻身金牌月嫂的行列,也曾轰动一时——高学历的“阿姨”似乎正在成为一种趋势。据上海开放大学学历教育部副部长徐宏卓透露,上海家政服务机构的管理人员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可能还不到30%,可见家政专业的未来市场需求很大。

将“阿姨”培养成大学生

对于高校开设家政专业本科教育,网友们观点不一。有不少网友认为有利于培养高素质家政从业人员,但也有网友觉得“升格”对其他本科生不公平。还有人认为,社会竞争压力越来越大,“家政都设门槛了,这意味着就会淘汰以往的中年家政从业者。” 

上海开放大学副校长张瑾表示,上海开放大学面向的是在职在岗的成人的学生。从某种意义上讲,“这所学校是一所没有围墙的高校,是市民身边的高校。” 开放大学本身的人才培养定位是要培养有理论、强应用、重实践的岗位应用型人才。从家政专业而言,“我们不是把现在的大学生培养成家政从业人员,而是将更多的家政从业人员培养成大学生。”

在入学方式上,上海开放大学采用的是注册入学的体制,授课方式也更多采用线上线下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方式。家政专业的很多实践课程还可以与学生的岗位工作进行联系和对接,整个专业的培养方案也非常注重和企业、行业的对接。“我们的目标是让学生学了可以用,学了可以马上用。”除了学校里的老师,校方还大量聘请了行业、企业中的优秀人才为学生授课辅导。包括吉林农业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湖南女子学院等高校的家政学学科领域专家,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东理工大学社会学、社会工作专业的相关专家教授也对家政专业建设给予了大力支持。

据了解,上海开放大学自2014年正式开办家政服务与管理专业,截止2020年春季,累计招生2502人,遍布全市17个分校,已有超过1400名学生取得毕业证书。所有学生中19.6%的学员是家政机构的管理人员,59.8%的学员是一线的家政服务员。在课程上,除了烹饪、保洁、面点制作、婴幼儿护理、养老照护、插花等职业技能,还设置了家庭教育学、家庭营养学、社会心理学、伦理学、家政服务法律法规等专业课程。

从大专“升级”到本科如何定位?

家政本科是宽口径应用型的本科专业,那么家政本科专业将会有哪些定位?具体的教学模式是怎样的?学生要学些什么呢?上海开放大学学历教育部副部长徐宏卓介绍,通常说的家政人员其实是一个大类,如果从用户的体验角度来看,家政从业人员至少可以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家政机构的管理人员,第二类是家政服务从业人员。家政服务从业人员也有很多细分,如母婴护理、养老照顾等。

家政机构管理人员是联系雇主和家政服务员的纽带,承担着了解雇主的需求,掌握家政服务员的信息,提高家政服务员的工作能力,开拓家政服务市场等责任。这样的管理人员需要具备的素质主要包括几个方面:一是现代服务意识。家政公司不仅仅是家政服务员的管理者,也是家庭需求的满足者。现在的家庭需求非常多元化,就需要提高服务水平。二是沟通能力。包括了解雇主的需求能力和家政服务员的信息,“管理者要懂服务,不是说管理者只会管理。如果一个管理者不懂服务,他连怎么把家政服务做好,什么是好的服务他都不知道。”三是指导能力。让家政服务员变得更专业,“家政机构的管理者是有很重要的责任的。” 此外还要有市场意识。 

什么是好的家政服务人员?徐宏卓认为好的家政服务人员最重要的也是根本性的是要有好的职业道德。因为家政人员的工作地点在家里,这是私域而不是公共场地,所以会对从业人员的道德品质提出更高的要求。第二要懂技术。家政的技术面“很广”,以日常家政服务来说,就涉及到烹饪、面点、保洁、收纳、美化、植物养护、宠物照顾等等,“其实每一个小的技能点,它都可能成为一个专业。” 

第三要善于学习。社会发展飞快,家政服务家庭生活中所用到的技术设备变化也很快,“不学习很可能就要被淘汰。”第四是要有正确的职业观。徐宏卓表示,我们不能“看低”家政工作,“认为家政是被人看不起,谁都不愿做的,实在找不到工作再去做家政——这种观点、这种职业观一定要纠正。”

家政也能搞研究创新

经过多年的教学积累,上海开放大学家政专业已经形成了完整的课程体系,涵盖家政服务的各个领域。优质的师资团队涵盖了理论、技术、各行业等多领域,学校还建成了家政实训中心,包括家政综合实训室,烹饪示范室、烹饪操作室等。徐宏卓介绍,家政专业还形成了一批研究成果。“我们说的研究成果不是在核心期刊发表多少文章,而是我们的学生做了很多和家政行业紧密相连的创新课题。”例如家政公司的去中介化和服务项目设计,社会工作方法指导下的月嫂情绪疏导等。

不仅如此,家政专业还形成了与产业完全融合的教学模式,和整个产业、行业互动融洽。“这些学生是企业推荐来学习的。”徐宏卓透露,“在这个过程当中,企业可以对教学提出他们的需求,学生学完回到企业继续参加工作。”

此外,徐宏卓感言,开展家政专业教学以来最重要的收获就是培养了一大批行业从业人员,“他们不仅仅自己提高了自己的能力,他们就像一颗颗种子,在现在还不够发展完善的行业当中生根发芽,逐步去改变这个行业。”这批学生通过自己的身体力行,通过自己的案例来带动身边更多的从业人员走向职业化、正规化,“我觉得这可能是我们最对这个行业最大的贡献。” 

“非技能因素”培养提升“好评度”

家政人员如何受到雇主好评?家政人员受到雇主差评的原因又是什么?“过去常认为家政服务员被差评的原因是技术不过关,不能够满足客户对于家政服务技术上的要求。”徐宏卓表示,“后来我们发现这个观点不完全正确。技术的确非常重要,但受到雇主好评或者差评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我们称为非技能因素。”所谓非技能因素包括沟通能力、理解能力、表达能力、思维能力,“也就是雇主讲的话,我能不能感同身受的理解。”这种非技能的因素在家政人员的工作评价中占有非常大的比例,而且随着岗位的提高,薪资的增加,非技能因素在整个工作评价当中所占的比例还在提高。 

如何培养出一位让雇主愿意“五星好评”的家政从业人员?除了技能训练,更要开展技能之外的非技能综合素质的培养。徐宏卓介绍,例如我们的课程当中有社会心理学、有插花课程、有对审美的培养、有沟通的礼仪,“我们甚至还开了社会学概论。”

让学生去了解社会学知识,让他们通过社会学的视角来看待问题,对家庭问题的理解,对雇主心情的理解,对于服务本身的理解就会跟别人不一样。“今天的家政服务不再是过去简简单单的烧饭、洗衣、打扫卫生,而是有它更加丰富的专业内涵和丰满的技术要求。对于各类家庭的满足,随着社会的发展,它的满足程度在不断的提高。”徐宏卓说。

家政服务供给侧矛盾仍突出

家政行业的现状和发展前景如何,如何才能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上海家庭服务行业协会会长张丽丽表示,家政服务业市场目前供给侧矛盾比较突出。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家庭服务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医疗条件好了,长寿的老人越来越多,这些养老需求方面也是有拓展的趋势。”另一方面,随着二孩政策以及家庭对孩子育儿方面要求的提高,对月嫂和育儿嫂的需求也非常高。而家政服务行业一线的家政服务员有待于提高的突出问题则体现在服务意识不够强,职业定位不清,“技术含量不太高,门槛也比较低,从业者的文化程度普遍也比较低。”

作为行业从业者,张丽丽评价上海开放大学开展家政专业本科教育具有积极意义。目前从整个市场来看,正需要高素质的家政服务人才,这包括三类人才队伍:家政服务职业经理人队伍、专业技术队伍和一线家政服务员队伍。

张丽丽指出,现在家政服务正在面临标准化的制定问题。从上海来讲,现在的做法一个是制定家政企业机构的信用等级标准。“家政机构家政企业有了信用等级标准以后,那么根据这个标准评定好他的信用等级,让老百姓在政府的家政服务综合管理平台上去进行选择,它的方向目标都比较清晰。”

此外,家政服务员的技能标准制定也正在推动当中。张丽丽透露,这项工作现在正由上海市商务委和市市场监管局领导和推进,而上海家庭服务行业协会目前正与上海市标准化协会联手开展相关的专业研究任务,初步考虑是把家政服务的岗位类别先区分出来,例如养老类、母婴类、综合家务类等。岗位类别区别出来以后,再把每一个类别的服务标准制定出来,在服务标准当中形成一个递进模式,“比如从一星级到五星级,逐步往上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