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百亿元纾困基金运行一年多,募集资金近半已投资

2020-07-08 05:57:45 作者:张骏 来源:上观新闻 选稿:王旭

100亿元纾困基金“下放”一年多时间,上海民企是否感受到实效?在昨天举行的2020年度市政协平时视察中,相关部门透露了这样一份成绩单:纾困基金累计认缴规模54.01亿元,已完成投资项目4个,已通过决策并正在实施的项目2个,总投资额约为23亿元,接近已募集资金的一半。

“这是全国第一只由地方政府发起组建并完成备案的纾困基金,无论是推进速度,还是落地单数和规模,上海纾困基金目前均处于各地方政府前列。”国盛资本总经理周道洪说,目前已投的4个项目都进入了退出期,有2个项目实现了部分或全部退出,“将政府财政资金从原来消耗型投入变成了循环型运作”。

介入之后就要“救活救好”

2018年11月,上海市委市政府发布《关于全面提升民营企业活力,大力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推出“三个100亿”为民企缓解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其一即为成立100亿元的纾困基金。仅用半个月时间,上海国盛集团联合海通证券、上海电气相关市属国企集团及其他机构发起设立100亿元规模的上海纾困基金——上海国盛海通股权投资基金,用于援助民营上市公司。

周道洪说,上海纾困基金的特点,可以概括为“政府做裁判、市场化团队经营,按照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要求开展运作”。截至2020年6月,纾困基金共审议通过4个投资项目,累计投资金额16亿元,并带动其他机构对四家公司完成股权投资超过100亿元,债权投资约40亿元。

在周道洪看来,上海纾困基金并不是简单纾困。“不是对企业‘撒胡椒面’,而是要‘把水浇透’”。纾困基金会选择符合上海重点产业发展方向、一时陷入困境的优质民营上市公司,帮助他们解决问题,而且介入之后“就要救活、救好”,通过解决部分民营企业的流动性问题,来提振市场对标的公司股票和上市公司利益相关者的信心,改善上市公司经营环境。

应密切关注外部环境

2019年底,上海纾困基金完成了第一次分配,分配金额约为2.69亿元。对此,部分政协委员谈到,如何在市场化运作和缓解民企融资贵之间找到平衡,是需要研究的课题。

在基金运作者看来,没有一定的收益率,就很难在市场上募集到资金。一些来自民企的委员则认为,在保持一定收益、维持正常运作的前提下,可以更多地让利给民营企业。市政协常委汪胜洋说:“首先是理念问题,纾困基金的主要功能是帮企业解决困难,困难解决了,基金的任务也就完成了,不能把收益率高当作‘功劳’。”

纾困基金能否帮助更多非上市公司,这是委员们的另一个关注点。市政协委员朱建高说,“市场不好的时候,一大批企业可能被‘错杀’,所以这时候纾困基金介入要快,要体现时效性;另一方面,当前已经探索的4个标杆性模式,建议尽快运用到其他需要纾困的民营企业中去。”

纾困基金如何进一步创新投资模式,也在相关部门的考虑当中。市国资委副主任袁泉说,2018年纾困基金成立时,面临的问题是资本市场下跌,大股东因股权质押带来了流动性困境。这一问题现在已有所缓解。当前面临的问题是新冠疫情暴发引起的全球市场调整和震荡,上市公司本身出现的现金流短缺问题,所以纾困基金应该密切关注外部环境,针对疫情对民企特别是科创类民企带来的困难,灵活调整投资策略。“相关部门将适时开展对非上市民营企业纾困的可行性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