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上海以23个雨日追平1909年创下的历史纪录

2020-07-03 06:30:29 作者:戚颖璞 来源:上观新闻 选稿:吴春伟

国家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水文局昨天发布消息,受强降雨影响,长江上游干流、乌江及三峡区间来水明显增加。当天10时入库流量涨至每秒5万立方米,达到洪水编号标准,“长江2020年第1号洪水”在长江上游形成。截至昨天,中央气象台已连续31天发布暴雨预警。

而在上海,刚刚过去的6月也以23个雨日追平1909年创下的历史纪录,成为史上雨日最多的6月。7月,上海正式进入主汛期。对防汛抗台来说,今年尤为特殊。根据气象、水文、防汛等部门预测,我国今年气候年景偏差,上海出现风、暴、潮、洪“三碰头”“四碰头”的可能性很高。疫情也带来新挑战,一部分防汛工程进度受到影响,应急预案也要有针对性地去调整。“难”上又加一“难”,汛期容易出现安全隐患的城市薄弱点“扛”得住吗?

积水点改造“一小区一方案”

入汛以来,上海接连受雨水叨扰。以往逢暴雨就“淹”的伊犁小区没再出现一处积水。“去年台风‘利奇马’期间,家里积水10多厘米,地板都泡在水里。今年心里踏实多了。”住在伊犁路134弄一层的一位居民说。

有相同感受的市民不少。针对台风“利奇马”暴露的积水问题,上海花费不到一年时间,对358个小区、14座下立交、41条道路积水问题进行了整改。

上海共有1.4万个小区、575座下立交。上海市防汛办副主任、市水务局副局长刘晓涛告诉记者,把灾害减到最低,必须要重点聚焦薄弱环节,通过“人防”“物防”“技防”,以问题为导向解决安全隐患问题。

积水是每年汛期的“短板”。这类系统性问题诱因很多。长宁29个小区积水点,有的是因为设防标准不够,有的是小区地势低洼,有的是市政管网饱和,有的是管理保养缺位……针对这些问题,相关部门研究出“一小区一方案”,还落实了积水点改造专项资金,解决后顾之忧。

伊犁小区有800多户居民,积水问题存在多年。虹桥街道防汛办经过排摸,将受影响范围精准缩减至50户。研究发现,这些住宅普遍存在沉降问题,小区共有4个通道地势低洼。而且虹桥街道处于长宁排水管网末端,片区排涝速度不快。一旦有强降水,道路雨水就会倒灌入小区。瞄准核心问题,工程人员想到多种手段去根治。一方面改造了4个通道,在地势最低的部位增加排水管道;另一方面新建水泵连接雨水管网。小区门口也抬高了30厘米,在4个通道的道路高低衔接处设置驼峰阻隔积水。

积水点改造如同针灸,一穴通全身。闵行一些小区,在去年“利奇马”期间出现积水,主要原因是内部管网陈旧。区房管局工作人员介绍,这类小区优先结合旧住房修缮改造来排除隐患,同时加强日常管理。

今年,上海有48座下立交有了新变化。去年“利奇马”期间,这些下立交曾出现积水,最深积水达1米。吸取经验教训,如今它们被贴上高风险标签,积水监测设备全覆盖,视频监控覆盖了41座。上海还在对下立交进行“一处一档案”完善信息。

智能感知大大提升处置效率

去年汛期,因为一路外线跳电,徐汇区康健泵站一半水泵无法运转,直接导致周边区域出现积水,最深可达30至40厘米,对居民生活出行造成影响。今年,该泵站在多次暴雨中经受住了考验,康健地区未见一处积水。变化得益于多方高效联动。“这处积水问题在于泵站用电规模不足。”上海市排水公司生产部副经理应费说,在规划、建设、电力、水务、路政等多部门配合下,配电系统扩容工程进入“绿色通道”,审批速度加快,赶在今年汛期前就完成改造。

不只是“绿色通道”,还有高科技助力防汛。6月1日,一套全新开发的上海市防汛防台指挥系统上线运行。这是上海“一网统管”十大重点系统之一。水务大厦的大屏幕上跳动着各项数字。抢险泵车的数量和实时位置都能清晰展现。实际上,全城已经有1418个排水泵站、27493公里地下排水管网、736个疏散点、64个易积水点、1.4万个小区、100多支防汛队伍和车辆连接在线,实时更新。

“原来的防汛信息系统,主要为决策提供信息,现在我们根据‘一网统管’要求,在更大平台上进行信息共享。公安、交通、住建等部门可直接在系统平台上进行实时联动。”相关技术负责人表示。问题发现、派单、接单、处置、反馈,数据赋能让一整套闭环管理速度加快。今年6月的一场暴雨,让沪杭铁路华阳老街下立交出现积水。积水达预设警戒线后,传感器自动感应并传输数据,通过平台转发至相关处置部门。路政、交通、排水等部门工作人员几乎同步收到短信提醒,迅速赶赴现场。一场天气突变引发的应急处理,在多部门协同下变得有条不紊。

“智能感知提升处置效率,是防汛防台的一大发展趋势。”刘晓涛说,经过数据的深度处理和分析,防汛防台指挥系统将实现智能调度。平台还收集了1921年以来对上海造成较大影响的台风数据,构建历史汛期智能回溯数据库。如果出现新的台风,系统会自动分析历史数据,比对和预判发展趋势、灾害情况等。

传统的防汛防台以治水为主,隐患排查处置也以水务部门为主体。随着城市发展,新出现的隐患如何防治?智能技术提供了新思路。目前,防汛防台指挥系统平台与多个部门的智慧平台打通,实现数据共享,让不同的专业部门无障碍协同。

首次建第三方隐患排查机制

不能回避的是,疾风骤雨之下,积水还会出现,高空坠物风险也未能完全根除,这是一场任重道远的战役。

今年,上海对防汛工作规则作了调整优化,进一步厘清相关部门的工作界面。市防汛办的日常工作由水务局承担,应急局做好应急抢险和社会面动员的“加法”。“这是上海特色,也让城市管理更具专业性。”刘晓涛说。今年,上海还首次建立了第三方隐患排查机制,加大排查力度。经过深入隐患排查检查,发现易积水区域、高空坠物、险工险段等主要隐患136处,目前已全部完成整改、落实度汛措施。

“一区一图一表”隐患风险图更加健全,滚动排查,持续整改。对于进博会主会场及其周边地区、迪士尼及滨海旅游度假区、五角场等下沉式广场、机场及火车站区域、城市动拆迁地块、去年积水严重区域六大重点区域,已针对性地建立了预案。即便在非重点地区,上海也推行精细化管理。当气象预警发布后,环卫工人会反复查看窨井盖是否被落叶堵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