闵行“1号路”上建了座美术馆,辉煌的“工业文化”被唤醒

2020-06-30 19:29:50 作者:熊芳雨 来源:东方网 选稿:沈昊

东方网记者熊芳雨6月30日报道:1959年,闵行1号路建成之际,党和国家领导人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以及众多著名人士先后到访闵行。这条街道,曾是向国庆十周年献礼的“礼物”,耗时78天建成的奇迹。如今的江川路主路段,仍被老闵行人唤作“1号路”,粟上海·红园美术馆的建立,将通过艺术的介入,让社区重新“活”起来了。

今天,江川路上,红园公园大门外,来自市、区相关部门领导和老闵行社区居民代表汇聚一堂,为此处的新地标“庆生”。粟上海·红园美术馆设立公园旁的二层小楼里,是一座“工业风”的美术馆。原本为酒店式公寓,这几年江川路街道把房子收回,与刘海粟美术馆合作改造成公共艺术空间,向社区导入美术馆优质文化资源,把艺术理念植入社区。

“这一片有很多工人新村,是配套老闵行’四大金刚’所建设的社区,居民都是大厂的退休职工,他们在这里见证了上个世纪中叶上海社会主义建设浪潮中的辉煌,如今工人社区和工人文化逐渐淡出公众视野,周边设施也逐渐陈旧,美术馆的设立,将重新唤起居民发现江川路和老闵行的文化价值”,刘海粟美术馆馆长阮峻谈到建设美术馆的初衷。

这也是刘海粟美术馆近几年一直在推动“粟上海· 公共艺术与社区营造计划”,让高大上的美术馆铺展至充满烟火气的社区弄堂,通过空间改造、艺术创意,探索两者结合的新模式,这个项目还获得了2019年度全国美术馆优秀公共教育项目。项目首次落地是愚园路上的社区美术馆,之后又与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合作粟上海 x 大夏书店·丽宝,今天开幕的粟上海·红园美术馆正是这个社区营造计划在上海文化版图上落下的一枚新坐标,也是第三座粟上海社区美术馆。

艺术家眼中“1号路”的前世今生

”四大金刚“是江川路的历史记忆,这条路连接着工业时代举足轻重的四家万人大厂:上海电机厂、上海汽轮机厂、上海锅炉厂和上海重型机器厂。也因此,这座美术馆立足于江川路后工业时代的文化挖掘和梳理,无论是室外摆设物件还是室内装饰,处处充满了鲜明的重工业元素。街道还向上海汽轮机厂寻找了一批废旧的设备元件及油罐桶,让它们在设计师及艺术家手中绽放新的生命力。彩色的管线遍布馆内的空间,红黄蓝绿等颜色提取自刘海粟《十上黄山》作品中,形成了结合独具一格的粟上海风格的工业美学建筑语言。

揭幕项目“Beyond Retro:粟上海·红园美术馆开幕艺术展”展现了多重视角下对于江川路的观察。粟上海团队收集、整理了生活在这里的摄影“老法师”们的作品,记录着工业时代这条马路的辉煌。同时邀请三位青年艺术家徐思捷、张祺和祝金坤创作年轻人眼中的江川路,基于江川路街道景观建模重构的作品《Lotto》和《扭蛋机》的投币交换机制,用三色光扫描和延时拍摄的工厂车间《盲灯》等,青年艺术家与这条路形成新的联结。

从空间上讲,粟上海·红园美术馆是一个社区共享活力发生器,江川路街道办事处副主任陆晓燕告诉记者,美术馆在展览及文教功能之外,引进乐活空间、综合剧场、社区图书馆和便民小店,将打造一个让周边居民在生活便利之余也可体验更丰富的文化内容的社区公共空间。“我们周边还有高校和人工智能企业,人群结构多元,定期开展的公教活动,也将吸引年轻人参加。”

78天铺出一条马路,大厂工人都神气得很

上世纪50年代,我国第一个发电设备制造基地在闵行建成,新中国能源装备产业从这里起步。入驻此地的上海电机厂、上海汽轮机厂、上海锅炉厂和上海重型机器厂四家重工业大厂被誉为“共和国长子”,试制成功我国首台1.2万吨自由锻造水压机,试制并安装第一台6千千瓦汽轮发电机组,结束了中国不能制造汽轮机的历史……

建设闵行1号路,一方面是为了城镇中的大中型企业职工解决住房和生活配套问题,另一方面,也是献礼新中国建国十周年庆的礼物。1959年4月,1号路一期工程正式破土动工,十万建设大军和周边居民一起日以继夜,仅用78天铺出了1条550米、比当时的南京路还要宽两倍的柏油大道、建造出沿街10余栋主建筑和商业设施。

“你不晓得那个热闹的场面哦,树上张灯结彩,百货商店、光明食品公司、五金电器商店、妇女用品商店前都门庭若市”,上海汽轮机厂的专职摄影师冯培山和他的女儿冯佩敏一起用镜头记录了从1953年工厂挂牌至今的几乎每一个重要瞬间,年近九旬的冯老现在每天都还会到红园打拳。

亭亭如盖的梧桐树下书写着“上海制造”的传承与骄傲,老闵行人或许还记得,每逢上下班时,1号路上曾万人涌动,密密麻麻骑着自行车的,都是在大厂上班的工人,各个很神气,那时候嫁人就要嫁四大厂的。收入高、地位高、厂里生活配套齐全,结婚后还能分配到崭新的、建设标准一流的工人新村,家人中如果有人在这四大厂上班,全家都被人高看一眼。

随着四大厂转型、国家建设重心转移等原因,如今的1号路显得有些落寞,工人社区与文化也渐渐淡出公众视野,但这也恰恰是梳理地区文化脉络的机遇。由此,刘海粟美术馆与江川路街道一同孵化极具地区文化特质的红园美术馆,让社区重新“活”了起来,呈现、述说、传递更新,更轻松,更有温度的地域历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