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新时代文明实践综合服务平台上线

2020-06-30 17:47:36 作者:王永娟 来源:东方网 选稿:沈昊

东方网6月30日消息:新时代文明实践做什么?还在为找不到合适的资源犯愁吗?家门口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将举办什么活动?哪些服务项目可以点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开展过程中又有哪些新鲜事发生?来上海市新时代文明实践综合服务平台,都可以找答案。

由上海市文明办联合东方网共同打造的上海市新时代文明实践综合服务平台今天下午正式上线。上线活动采用线上网络直播的形式,通过东方网、各区融媒体平台、“上海志愿者”官方抖音号、“上海市志愿者协会”官方微博进行现场网络同步直播。

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文明办主任潘敏在讲话中强调,互联网是下一步精神文明建设的主阵地。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不仅要建好实体平台,而且要建好网络平台,更要推动“两个平台”优势互补、协同发力。他提出三点倡议,一是发挥综合服务平台贯通联通融通的作用,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要构建纵向贯通新时代文明实践三级阵地、横向联通各区融媒体平台、内外融通各大主流媒体和新媒体移动端的立体化宣传矩阵,让党的声音传得更开、传得更广、传得更深入。二是发挥综合服务平台资源统筹的作用,助力建设共建共治共享的人民城市。各级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和志愿服务组织要善用平台功能,在推动资源跨界整合、供需高效匹配、精准服务群众的过程中,生发更强的人文关怀、更暖的民生温度,为打造“五个人人”的人民城市发挥积极作用。三是发挥综合服务平台高效管理的作用,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和志愿服务工作创新发展。要以平台建设为牵引,促进组织体系优化、管理模式创新、服务流程重塑、工作机制完善,推动工作模式由人力密集型向人机交互型转变,由经验判断型向数据分析型转变,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和志愿服务工作全方位创新发展。

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是党中央从战略和全局作出的重大决策,是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落地生根的重要举措,是加强改进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和精神文化建设工作的重要探索,也是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重要途径。

2019年12月11日,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召开上海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工作部署会,全面启动覆盖全市的新时代文明实践三级阵地建设。同时,为贯彻落实市委《关于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工作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的“建好用好文明实践信息平台,运用新技术新应用新媒体,实现文明实践网上网下同频共振”要求,市文明办统一规划并委托东方网开发建设了“上海市新时代文明实践综合服务平台”,强化与“上海志愿者网”功能衔接和互补,与区级融媒体中心联通融通,旨在实现文明实践资源统筹高效化、供需对接精准化、业务管理标准化、服务流程规范化、指导监督数据化,推动上海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形成贯通三级阵地、统筹线上线下的整体合力,构建“从指尖到身边”的文明实践新生态,让上海这座人民城市展现更加蓬勃的生机和活力。

六大功能全新亮相

多元资源一键“点单” 线上线下同频共振

上海市新时代文明实践综合服务平台定位于服务上海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全局和志愿服务长远发展大局的“牛鼻子”工程,以建立完善“新闻发布、宣传展示、互动交流”三大前台功能和“供需对接、目标管理、统计分析”三大后台功能为核心目标。

前台面向广大市民群众,具有三大功能,新闻发布、宣传展示、互动交流。“新闻发布”功能,是通过焦点图形式展示新闻内容,包括中央、上海市的相关重要新闻信息。“宣传展示”功能,紧紧围绕新时代文明实践六方面主要内容,即“学习宣传理论政策”“培育践行主流价值”“创新开展文明创建”“大力弘扬时代新风”“丰富精神文化生活”“壮大志愿服务队伍”,展示活动动态、团队建设、特色经验、先进典型等内容。“互动交流”功能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展示5个全国试点区和11个市级试点区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相关工作动态,内容来自于各区融媒体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专属页面”。平台通过与各区融媒体中心联通融通,构建全市上下贯通、横向联动、内外融通的立体化宣传矩阵,形成同城效应。“互动交流”功能第二部分,一方面打通前后台功能,展示后台“供给单、需求单、对接单”三单式供需对接流程形成的数据和项目,提供社会化资源对接导引;另一方面,打通“供需对接”流程和“供单-点单-派单-接单-评单”五单式“服务群众”流程信息渠道,可通过点击“我要点单”获取可供市民群众参与的项目信息,并告知具体的点单方式。“互动交流”功能还可根据工作需要,实现网络投票、问卷调查、在线征集、在线课堂等用户交互功能。

加强互联网主阵地建设,回应市民新期待

根据2019年上海市志愿服务发展报告数据显示,互联网和社交平台在志愿服务信息传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从市民和志愿者平时了解志愿服务相关信息的渠道来看,互联网和社交平台如微信和QQ发挥着重要影响力,市民和志愿者通过互联网和社交平台了解信息的比例分别为67.9%和64.6%,占据了约三分之二的比例。因此,未来要进一步发挥互联网主阵地作用,加强志愿服务社交平台建设,传播有效信息,提升文明实践和志愿服务线上功能,更好地凝聚社会共识。

强化资源整合和供需对接,满足基层新需求

从上海的情况看,在志愿服务项目和组织快速发展的同时,不同程度地存在资源紧缺。2019年上海市志愿服务发展报告数据显示,区志愿服务指导中心和社区志愿服务中心都认为,项目开发运作中的主要问题为“缺乏多元化社会资源”(50.0%和54.8%)和“缺乏稳定充足的资金支持”(50.0%和37.1%);同时,在推进“条块联动”志愿服务试点项目时,区志愿服务指导中心和社区志愿服务中心最需要“建立可持续的合作共赢机制”(85.7%和53.4%)、“投放更多条线专业优质资源”(71.4%和66.5%),反映出基层对优质志愿服务资源及其整合机制的渴求。由此,进一步做好基层文明实践志愿服务资源的精准投入、对接与动员,将是提升志愿服务效能的关键要素。

文明实践中心的主体力量是志愿者,目前在“上海志愿者网”上注册的志愿者已达470万,注册率超过19%,其中参与今年疫情防控的志愿者超过42万,“上海志愿者”已成为构建社会治理共同体的重要力量。“上海市新时代文明实践综合服务平台”作为一个新的人人参与共建、共治、共享的网络共同体,将以更优的供给满足人民需求,用最好的资源服务人民,提供更多的机遇成就每一个参与文明实践的市民和志愿者,让上海这座人民城市展现更加蓬勃的生机和活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