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观察|精准对接人民群众的“新期待”,疫情“倒逼”文旅行业做成了这件事

2020-06-30 11:31:21 作者:熊芳雨、刘晓晶 来源:东方网 选稿:付杨

东方网记者熊芳雨、刘晓晶6月30日报道:这次疫情,客观倒逼上海文旅界做成了一件“长期想干而没有干成的事”。上海市文旅局局长于秀芬口中的这件事,就是“旅游预约制”。“预约旅游”时代猝不及防的到来了,一方面源于疫情让人们养成的新习惯,另一方面政府的快速反应,让这些新习惯马上落地。顺应形势,推动文旅行业“转型”,便是今年上海要着力做的一件大事,更精准对接好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待,不破不立,向死而生。

“转型”是于秀芬在2020上海民生访谈时多次提到的词,开辟在线文旅新阵地、推行旅游预约制,是政府在为行业推出“减免退缓补”一揽子帮扶措施之外,大力呼吁的“转型”自救方法。“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于秀芬说,经历过疫情后,市民的文旅需求有了新变化,在线模式大受欢迎,短途文旅成最佳选择,市民对健康和体验关注度也越发高要求,而我们要做的,是精准对接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提供更具品质、更具品格、更具品味的产品和服务。

在博物馆、美术馆、景区相继关停后,云看展、云讲座、线上娱乐、云景区、云旅游大放异彩。3月28日上线的云上“市民文化节”推出“享艺不停”“云游云购”“漫赏四季”活动,上线首日点击量就突破1000万人次。一场战疫,让表演者从“舞台”的变换中,重新思考创作与观众的关系;也让演出机构和团体意识到,线上线下真正融合,才能建构好产品供给与文化消费之间的良性循环和传导机制。

上海政府的反应有多快?于秀芬透露了一个消息,《上海推进“在线文旅”发展三年行动方案》已经在研究制定了,未来将聚焦电竞、在线旅游、数字文博等领域,通过3年努力,基本建成上海国际文化大都市和世界著名旅游城市的“智能版”,未来可期。

有市民提出疑问,文化和旅游活动很重要的特点是现场感,云上活动能代替线下体验吗?“不是简单的替代关系,而是高度融合交织在一起。”于秀芬是这么看待这一问题的,一方面用新兴科技赋能线下文旅消费场景,让游客、让观众在线下体验更加多元、立体、丰富;另一方面加强互联网平台的文旅内容生产,用更优质的产品服务人民群众。

市民有“短途旅行”需求,上海马上出台政策,基层工会可以列支春秋游费用,费用标准不超过每人每天200元,推出首批五大主题117条特色推荐线路。市民想去公园放松心情,上海又有了“绿色上海公园年票”,向市民推荐12个户外“休闲好去处”,这些都是人民城市为人民的生动注脚。

这次疫情客观上也倒逼景区采取“限流”“错峰”“预约”等措施,最大程度减少人员集聚。在疫情之下,上海市民正在逐渐养成预约出游的习惯。面对过去追求游客数量增长的景区发展模式,上海一直想改善这类局面,也付出了诸多努力。这次,抓住机会火速升级了“上海旅游信息管理与发布平台”,增加了预约管理模块,实行“事前分流+事中引导”双保险模式。

有市民留言连连点赞,多年来假日景区“人满为患”“看景变成看人”,现在少了排队时间,多些游玩时间,在安全度、舒适度、体验度都迈上一个大台阶。

现场于秀芬还当起了“导游员”,介绍下半年上海将推出的一系列展览、演出、旅游活动,文旅行业正在肉眼可见的“复苏”,疫情加速了行业新陈代谢,也推动了文化活动和景区景点实现重塑,这件上海长期想干而没有干成的事,现在终于干成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