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时评丨让残疾儿童“随班就读”落实落细

2020-06-30 09:12:44 作者:付彪 来源:东方网 选稿:郁婷苈

目前,我国特殊教育在校生79.46万人,其中随班就读在校生39.05万人,约占特殊教育在校生的49.15%。日前,教育部印发《关于加强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阶段随班就读工作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要求更加重视关爱残疾学生,坚持科学评估、应随尽随,坚持尊重差异、因材施教,坚持普特融合、提升质量,实现特殊教育公平而有质量发展,促进残疾儿童少年更好融入社会生活。(6月29日《人民日报》)

传统观念认为,残疾儿童是特殊人群,需要特别的关照,如单独的学校、专任的教师、互不歧视的同类群体。现代观念认为,残疾只是生命的一种形态,残疾儿童如能从小在普通学校接受教育,长大后才能更充分地参与社会生活,实现个体和群体的最优发展,同时也可以让普通儿童内化平等理念,学会尊重和友爱,让残疾儿童真正被接纳。

实践表明,“随班就读”有利于残疾儿童获得必要的社会适应能力,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明确规定:“普通学校应当接收具有接受普通教育能力的残疾适龄儿童、少年随班就读,并为其学习、康复提供帮助。”然而诚如媒体报道,一个坐在普通学校教室里的残疾孩子,过得也许不是那么容易。有的“普娃”家长持有异议,有的教师相关专业水平不高,有的在课程教学、考试评价等方面缺乏针对性……

去年初,某公益机构发布一份调研报告显示,进入普通学校学习后,过半特殊孩子表示比较适应普校的学习和生活,43%表示不适应。融入普校的困难包括:68%的特殊孩子认为老师缺乏特教经验,73%认为缺乏专业特教老师,30%被歧视、排斥、投诉。报告指出,特殊儿童虽能通过“随班就读”政策入读普通学校,但由于缺乏资源教育配套或老师缺乏专业教学能力,特殊儿童的随班就读陷入“随班就坐”“随班混读”的尴尬境地。

破解“随班就座”“随班混读”难题,《指导意见》开出了“综合处方”。一是细化了“随班就读”“普校优先”政策,提出“一人一案”“一地一案”,将通过融合教育专家委员会的方式,实现对残疾儿童零拒绝、全覆盖。二是强化了随班就读的机制建设,如规范评估认定、建立工作台账、强化控辍保学、加强资源支持、注重课程教学调适、完善评价制度、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等,以更好地保障残疾儿童就近随班就读。三是强调了融合教育质量的提升,如在课程教学、专业支持、家校合作等方面都有明确规定。特别是重视教师专业能力的提升,包括配齐师资力量、抓好培训培养、完善激励机制,是此次意见的亮点。

近年来,各地对于推进“随班就读”出台了地方性的政策文件。据悉,北京推动“建立融合教育推行委员会制度,由市区政府、教委分管领导和各校校长担任负责人”;广州着力“构建特色特殊教育课程体系及个别教育计划实施模式和标准流程”;南京编写“随班就读小学生学科学习评估手册(试行)”等。《指导意见》的出台,无疑有利于为持续推进相关法律法规的落实落细发挥重要作用。当然,破解“随班就座”“随班混读”等难题,或许不会一蹴而就,但只要全社会都关心支持,就会不断提升“随班就读”质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