签约率达97.88%,北外滩山寿里地块旧改启动

2020-06-05 06:42:20 作者:单颖文 王嘉旖 来源:文汇 选稿:汪竞立

“太好了,我住的这栋历史保护建筑要保留的!”在虹口区北外滩山寿里地块旧改基地,67岁的花家康特地去看了改造计划中的保留保护建筑示意图,他指着图中的房子说:“一幢幢多漂亮,都拆了,城市的记忆就没了。”

昨天,山寿里地块房屋征收项目签约率达97.88%,2023证居民中有1980证已签约,提前达标,旧改生效。这一地块是虹口区北外滩新一轮规划布局中,首个启动的旧改地块。值得一提的是,在这片地块中有多处优秀历史保护建筑及文物保护点。“我们将根据‘留、改、拆并举,以保留保护为主’的原则,以规划为引领,统筹推进旧区改造和风貌保护。”虹口区副区长周嵘表示,山寿里地块旧改在加快改善和提高居民居住水平的同时,实现风貌保护和文化传承,力求为虹口区同类旧改项目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和模板。

留下“窄马路、小街坊”的特色区域形态

花家康的家在长治路159号,前身是建于1920年代的同仁医院,2015年8月17日被市政府公布为优秀历史建筑。目前,老宅里“蜗居”着40多户人家,面积小的人家不到10平方米,大的也不过20平方米,煤卫均为公用。在带记者参观这栋4层的建筑时,花家康颇有感慨:“房子是好房子,就是居住环境太差了。”他说,这栋历史保护建筑的外观、结构、建筑用材等都相当考究,经常吸引摄影爱好者前来,“希望我们搬走后,这里能好好修缮一番,恢复原貌,五年后来看肯定老灵的!”

负责山寿里地块征收的虹口区第二征收事务所副总经理刘峰告诉记者,在旧改征收前,区旧改指挥部请区有关部门报告相关文件,提供历史建筑甄别结果及落实风貌保护要求的初步方案,确认了区域内的文物保护建筑及风貌保护街坊。按照“应留的必须留,该改的全力改,当拆的加快拆”的总体要求,将对这些建筑予以保留。

周嵘表示,山寿里地块有一批风貌结构保留较好的街坊,留下它们也是留下具有虹口特色的“窄马路、小街坊”区域形态。虽然“人走房留”的城市更新模式,比全拆再新建要复杂得多,对今后商业办公方案的落地提出了更高要求,但做好了也更能让人享受到未来“世界顶级中央活动区”的活力和乐趣。

为新一轮规划落地积蓄空间和能量

“坐在痰盂上看东方明珠的日子,不想再过了。”花家康指着山寿里旁的浦西第一高楼白玉兰广场对邻居说,“这里市口那么好,我们再在这么脏乱差的地方住下去,此地的价值都被捂掉了。”

周嵘介绍,山寿里地块是今年虹口区第二个生效的旧改地块。虽然年初受到疫情影响,但目前虹口区已完成旧改3500户,比照全年6000户的计划,已提前实现了时间过半任务过半的目标。截至2019年底,虹口区仍有二级以下旧里约2万户,其中1.5万户在北外滩区域内。“北外滩将成为虹口区旧改未来的主战场。”他说,进一步加快旧改步伐尽最大努力改善民生的同时,也是为北外滩新一轮规划的落地积蓄空间和能量。

旧改任务加速推进,虹口区现存的2万余只马桶也将渐渐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之中,居民们幸福感、满意度将再上一个新台阶。当这些原住民们告别黏糊糊的旧时光,曾经的居住大区退出历史舞台后,北外滩也因此腾挪出了更多城市发展的战略空间。未来,这里将成为承载城市能级提升、总部经济发展的核心区域。在不少业内专家看来,北外滩的战略意义并不仅仅在于与陆家嘴、外滩等构成错位竞争的“黄金三角”,更在于其庞大的辐射能力。细心者已留意到,在大连路上,一幢幢商务楼宇拔地而起,已渐渐形成了集聚态势。下一步,北外滩的辐射能级还将不断提升,苏河湾、杨浦滨江等地区都将因此受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