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科研南京结果 这家新型科研组织如何为长三角科技创新“穿针引线”

2020-05-30 12:25:49 作者:解敏 来源:东方网 选稿:王珂然

东方网记者解敏5月30日报道:“如果将科技成果转化比喻为一个从1到10的过程,科研机构做基础研究是最前端的1、2、3,企业做成产品面向市场就是7、8、9,而我们做的就是中间的4、5、6,打通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通道,探索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日前,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集中采访报道团来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产研院”),院长刘庆如是说。

在产研院展厅内摆放着一台由南京牧镭激光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多普勒测风激光雷达。这台四四方方看似不起眼的设备是沪苏两地从基础研究向成果转化,再被市场认可,服务于产业发展的一项最具影响的案例。

刘庆介绍,这本是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以下简称“上海光机所”)多年前的一项基础研究成果,在当时成果成熟度不高,一直无法得以转化。2013年,上海光机所与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共同设立南京先进激光技术研究院(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先进激光技术研究所,以下简称激光所)。激光所以300万元的价格从上海光机所买断技术所有权,进行产业化研制。期间研制出了测风激光雷达样机,孵化了南京牧镭激光科技有限公司。这台设备能够通过激光扫描,对数公里范围内的风速、风向、切变、湍流等信息进行实时测量。投入市场后,产品在风电领域需求旺盛。通过它可以在线实时监控,调整风机的参数,可有效避免风机损坏,提高风力发电效率。

目前,产品已进入批量产业化阶段,广泛应用于风电、航空、气象等领域,填补了国内空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由此孵化成立的牧镭科技也获得国内风电巨头2000万元的注资,现估值达1亿元,团队享有70%的权益。

产研院近期还中标了上海“基于北斗高精度的绿色出行服务应用系统建设及产业化”项目,中标额1000余万。项目致力于建设基于北斗高精度的绿色出行服务应用系统,打造北斗高精度技术应用战略性新兴产业链。通过实时发布、引导市民优先采用绿色交通出行,助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现代交通体系建设,带动绿色出行产业软件研发、终端制造、系统集成和增值服务。

产研院作为江苏省科技体制改革的“试验田”,近年来不断发挥桥梁纽带作用。一端搭建高校(科研机构)与工业界的桥梁,着力于产业共性关键技术和前瞻性技术研发,根据企业技术需求,将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基础研究成果转化为应用技术,助推企业转型升级;另一端搭建全球创新资源与江苏工业界的桥梁,通过与世界顶级高校和研发机构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建设海外平台,集聚创新资源落地江苏。

截至2020年4月,江苏产研院已在先进材料、能源环保、信息技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五大领域布局建设了53家专业研究所,与江苏省细分领域的龙头企业共建了61家企业联合创新中心,累计衍生孵化760家科技型企业,转化4500多项科技成果,服务企业累计超过10000家,实现研发产业产值200亿元。

刘庆表示,产研院如今服务的范围已经不仅仅局限于江苏省,早已延伸到整个长三角甚至全国。在推进长三角一体化的进程中,如果能够有序地把三地原创的科技成果进行相互对接,将大大推动科技创新和可成果转移转化的效率和价值的提升。科技创新实现产业一体化发展,会成为长三角一体化的重要抓手,最容易产生实质性效果,更符合长三角地区未来发展的定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