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军迷”到“船舶人”,这位交大学子说:能对国家有帮助就很开心

2020-05-23 08:49:04 作者:傅文婧 来源:东方网 选稿:付杨

东方网记者傅文婧5月23日报道:“越是国家和社会需要的岗位,越是有价值的岗位。”2020届上海市高校毕业生就业协议1号到10号的签约者全部将走上国防建设岗位,这群年轻人“整齐划一”的选择,也正呼应了全国政协委员、上海交通大学党委书记杨振斌在“委员通道”上的这段感言。

上海交通大学2020届硕士毕业生彭至鹤同学

上海交通大学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硕士毕业生彭至鹤是上海2020届毕业生就业“前10名”中的第0000006号协议签约者。目前,他已经被中国船舶集团公司第701研究所录用,即将成为一名“船舶人”。彭至鹤告诉东方网记者,他从小学开始,就受到家人的影响,对国防军工产生了浓厚兴趣。“因为我爷爷喜欢军事方面的东西,所以我跟着爷爷耳濡目染,也比较喜欢看军事新闻。”

上中学以后,彭至鹤在历史课上学到了中国近代史,每当新闻联播播放火箭上天、导弹试射成功等画面,欢庆自豪之余,他想得最多的却是:“中国要是早点有这技术该多好,当年就不会被欺负得那么惨了。”

随着年龄的增长,彭至鹤的国防情怀愈发热烈,他开始想要“将理想变为现实”。因为对技术方面感兴趣,在高考填报志愿时,彭至鹤就选择了信息对抗技术专业作为自己的第一志愿。2017年,当彭至鹤到上海交大读研究生的时候,他又选择了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信息对抗技术主要是学习雷达方面的知识,电子科学与技术学到的是天线方面的知识,两个专业有很多相似之处。”

这两个专业无疑都非常适合从事国防军工行业。彭至鹤介绍道:“我的研究方向是电磁兼容方面的内容,研究生期间主要的工作就是设计电磁探头,可以在不接触物体的情况下,测得其辐射出来的电磁强度。”

在上海交大求学期间,彭至鹤学习努力,表现优异,被评为了2020届上海市优秀毕业生。他还曾获得全国研究生数模竞赛二等奖,并在老师的指导下,在国际学术会议中发表了一篇EI会议论文。此外,彭至鹤还通过学校筛选,前往上海市徐汇区委组织部挂职实践。他以一名学生的身份体验了为期六周的机关内办公生活,近距离感受到了真实的机关工作氛围,辅助办公室工作人员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例如起草一些材料的初稿,做好会前准备等。彭至鹤说,这段经历对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很有帮助。

从去年8月底开始,彭至鹤将目光放在了各行各业的招聘信息上。去年9月,他通过面试拿到了华为的offer,又在10月参加了中国船舶集团公司第701研究所的招聘会,“比较幸运,通过了面试,拿到了701所的offer。”

对于找到自己理想工作的秘诀,彭至鹤说:“我认为大家在择业的时候应该利用互联网信息平台充分的了解机关单位、国企、民企、外企的特点,然后将个人的兴趣、理想都考虑进去,再做出选择,避免唯薪水论,这样做出的选择可能才会更加合适。”

回忆面试华为公司的细节时,彭至鹤说华为的面试官曾经告诉他:“当我问你的某些问题你不会的时候,你勇敢地说出了‘我不怎么了解’这块这句话,我很满意。”最终,彭至鹤得到了华为公司的认可,这让他觉得“面试的时候,有时候诚实地承认不知道会比强行解答更加有利。”他也希望这段经验分享,能够对其他正在求职的毕业生有所帮助。

是去华为还是中国船舶?面对手中两份重量级的录用通知,彭至鹤最终选择了701研究所。他坦言,相对来说,华为公司的薪资待遇水平更高,但他仍然很坚定地选择了后者。“我现在的想法就是,脚踏实地工作就好。只要自己所做的工作对国家有所帮助,我就很开心。”

“一个人能不能成才,最终要看对国家和社会的贡献。”彭至鹤说起杨振斌委员在全国两会上的那番动人发言时,感慨道:“在交大读书的时候,总是听到‘选择了交大就是选择了责任’这句话。我觉得杨书记的发言正是体现了这句话的意义所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