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急需精神抚慰,文化消费在“重启”,你熟悉的上海要回来了

2020-03-28 14:02:25 作者:熊芳雨 来源:东方网

东方网记者熊芳雨3月28日报道:你有多久没有走进美术馆看场展览,多久没有去公园里赏花看景了?这些天,随着疫情的好转,有没有发现,上海这座城市的“烟火气”“文艺范”又逐渐回来了,街边的咖啡馆有了驻足谈心的人,博物馆前多了1.5米间隔的队伍,城市地标东方明珠也热闹起来了。

有业内人士认为,文化产品具有精神属性,疫情后人们急需精神抚慰,因此对文化消费的需求也更加旺盛,这是文化产业在经历历次危机后快速繁荣的原因所在。

这次疫情也是如此。春暖花开,市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越发强烈。为此,上海出台大量文化消费补贴,撬动市民消费。未来,通过政府采购和公共文化配送等形式,在旅游景点、商圈商场、演艺新空间等公共场所,上海将举办千余场的惠民文化演出,城市的文化氛围呼之欲出。多品种、多门类、线上线下结合的文化消费大联促活动,一定能让市民真正过一次文化消费的“双十一”。

记者从市文旅局获悉,截至3月25日,全市共有4272家宾馆酒店、87家A级景区、78家博物馆、40家公共图书馆、文化馆都营业开放。本地游市场已启动,网鱼网咖、好乐迪等一批网吧、卡拉OK、游戏游艺场所主要门店对外开放。自3月6日放以来,累计接待市民游客近170万人次。

上海推出多项举措,以期最大限度恢复和释放前期被压抑的消费需求,推动市场消费尽快得到回补。

线下活动“重启”如何尽快形成热潮

受疫情影响,上海的文化场馆、旅游景点都暂停了。现在要“重启”,怎么个重启法能快速抓住消费者的心,尽快形成热潮?

孙徐春带领的上海锦辉艺术传播有限公司曾以舞台剧《盗墓笔记》系列连续5年成为“全国话剧票房十强”。在今年因疫情停掉了60多场演出时,孙徐春已经在计划演艺市场恢复后如何快速一炮打响。“盗墓笔记”后,“东野圭吾”是锦辉致力打造的新爆款。

剧场暂歇,但人气仍然居高不下。“我们将运营好东野圭吾这个大IP,打造东野圭吾专属剧场,并持续创作,探索IP内容开发成影视、音乐、游戏等多种形式,建设线下主题快闪店、主题餐厅等。”孙徐春告诉记者,已经精选好了10部优秀剧目放在上海各大剧场演出,只等剧场开门了。

同样准备就绪的东方明珠,早在3月12日便“按捺不住”开放了。上海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有限公司总经理黄晋介绍,随着定位转变和文旅融合推进,东方明珠的客源已由单一旅游人群向旅游人群+城市人群转变。之后新项目探索,将着重吸引城市人群到来,打造上海市民的城市客厅。“目前我们在与阿里大文娱以及其他一些版权方,共同谋划在塔下球体为城市家庭人群打造可供深度体验的沉浸式项目。该项目已经在前期准备中。”黄晋说。

以红色文创运营开发为主业的上海悦浦企业发展有限公司,计划联合“海上文创”平台打造上海首家红色文创旗舰店,将实体店作为红色文创跨界合作的产品发布和快闪基地。总经理浦冬韬已计划好发动更多优秀企业一起参与红色文创产品的开发,“我们的想法是,不做单品,以产品系列授权。这些品牌也能通过自己的渠道在全国各地销售,进而形成不间断的IP营造,带动红色文创线上线下的复制扩张”。

线上消费井喷短期红利需变长期利好

线下自救,线上发展。疫情改变了市民的消费生活,催生了大量线上消费新业态。原本送外卖的美团跟书店合作开始送书单,“云游博物馆”的热潮让西安碑林博物馆讲解员一夜成名。这段时间,线上活动抓住时机在井喷发展。

上海文化广场就是寻到“线上先机”的企业之一。在演出市场的休克期,文化广场迅速将“在地”的演艺产品和客群迁移到“在线”传播平台,打造艺教线上品牌栏目,开放日、孵化计划大师班以“云”游览、“云”授课的方式开展。此外,举行新演出季发布会,观看量超200万次。虽是线上发布形式,但悉心还原从检票、步入观众厅,到打铃、场灯暗等环节,让观众重温观剧时的仪式感。

值得一提的是,文化广场开发的线上快闪店,不仅第一季度线上衍生品销售51.37万,还首次出现了非观演而以参加活动为目的的新入会员,会员产品9.95万元。

在线教育流利说2月份资金收入比一月份环比增长了68%,如何把短期流量红利转化为长期利好,是副总裁崔博最近一直在思考的。“当下多数在线教育始终是传统教育的补充,难免线下内容复制、同质化严重。而未来在线教育真正突破点在于教育模式的改变,平台内容差异化竞争,需要有更强互动、更真体验、更具象化理解的在线教育模式。”崔博说,他们将及时调整和优化产品结构和服务,打造更多丰富的场景,为消费者提供更丰富的产品和服务选择,争取把短期红利转变为长期利好。

随着全市各行业有条不紊地陆续复工,街道渐渐热闹起来,原来这座城市忙碌的样子是那般丰富、充实而温暖,那个烟火气满满、文艺范十足的上海,又要回来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