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笑一:学古诗文,从和《古文观止》齐名的这本书入手

2020-03-25 10:13:13 来源:第一教育

《中国诗词大会》又双叒叕启动了!10月13日,《中国诗词大会》第五季上海赛区选拔民锣开赛,近300名通过市级选拔测试的中小学生前来参加,场面热烈,竞争激烈!与此同时,从这个学期开始,上海学校统一地换上了部编版语文教材,大幅度增加古诗文内容,其中小学古诗文增加到128篇,增幅达87%;初中古诗文比原来增加了51%;高中课本共选入古代诗文67篇(首),占全部选文数的半壁江山(49.3%)。古诗文持续升温的背后,一边是人们惊叹,复旦附中才女武亦姝是怎么做到2000多首诗词记忆量的?那些高考满分文言文作文又是如何炼成的?另一边,更多家长急于知道,对于大部分普通孩子来说,面对古诗文要求的提高,怎么学习古诗文?要学到什么程度?带着这些困惑,小编采访了《中国诗词大会》命题专家、华东师范大学古籍研究所教授方笑一。方笑一出生于古典文学世家,父亲方智范也是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的教授,同时担任教育部基础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研制组核心成员,和第二届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委员。

 方笑一

《中国诗词大会》命题专家

华东师范大学古籍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

学古诗,从七言律诗入手在方笑一的童年记忆里,印象最深的一个片段是他和父亲穿着背心、躺在床上背古诗。直到很多年过去,方笑一进入大学,读了中文系,又在课本上遇到当年记诵过的诗词,觉得就像是和故人相见,把儿时的学习记忆又唤醒了,并且紧密地串联起来。“学龄前1-2年,也就是4-5岁,开始接触古诗词是比较合适的。”方笑一表示,对儿童的古诗词启蒙,要遵循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规律,从诗入手,再到词;更进一步细分,对于诗歌体裁,应当从简单的五言绝句开始,再过度到七言律诗。“

古诗学习中,七言律诗是关键,8句,56个字,中间两联要对仗,把格律诗的特征完整地体现出来。熟悉七律的话,五律不是问题。

”在方笑一看来,让学龄前孩子接触七言律诗,等到他们入小学的时候,肚子里已经有了一定的积累,然后可以背背苏东坡、晏殊、李清照等作家写的诗词。对于打开古诗词的方法,方笑一认为首先是“背”,但不是“死记硬背”,而是通过大声朗读、反复朗读,而熟读成诵。“古人学诗,就是在熟读的过程中,体会诗歌的音律和节奏,从中形成对诗歌的初步理解,到年纪稍长的时候,再由先生讲解一点意思,从而融会贯通。”因此,方笑一建议家长,在让孩子背古诗的时候,不妨简单地疏通一下较难懂的字,尤其是和日常说话意思差别比较大的,比如,“春眠不觉晓”的“晓”(早晨)、“欲穷千里目”的“穷”(穷尽)。同时,家长也可以给孩子讲讲诗歌创作的背景,就当作是讲故事,不用涉及细节部分,比如柳宗元的《江雪》中,“渔翁”的形象实际上是作者自己人格的写照,包含着对政治挫折和人生磨难的反思,表现了虽然孤独,但是人格节操不受污染的气节。“以后当孩子重新在课本上学习到这首诗,因为之前有童子功,文本已经背熟,又了解了意思,就会终身不忘。”

方笑一(右)和父亲方智范

学古文,从篇章结构入手古诗朗朗上口,对不少孩子来说,学习的时候尚能兴味十足,但是从古诗到古文,很多孩子往往产生畏难情绪,又觉得枯燥乏味。“文章不一定比诗词难,甚至还比诗词简单,因为更接近日常说话。”在方笑一的眼里,在古诗的基础上,一年级的孩子就可以接触简单的文言文,目前,最早在三年级的语文教材中已经出现小古文,第一篇是《司马光》。和学古诗一样,学习古文同样会经历由浅入深的过程。为此,方笑一总结出具有实操性的三个步骤。其中,在孩子接触古文的最初阶段,作为古文启蒙和兴趣培养,宜选择小而美的文言文给他们阅读。

所谓“小而美”,指的是文章篇幅短小,一般200字以内,文字优美的篇目。“有几种文体特别小而美。”方笑一介绍,典型作品有:

短的书信尺牍,如南北朝吴均写的《与朱元思书》、陶弘景的《答谢中书书》,里面对山水风光的描写很美;

宋代以后书画上的经典题跋,如苏东坡评王维画作的《书摩诘蓝田烟雨图》,里面‘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的句子已经成为名句;

还有杂记文中篇幅短小的一类,读起来很有味道,如苏轼在《记承天寺夜游》中,和张怀民两个人在月下散步,发出‘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的感怀,又如“小品圣手”张岱的《陶庵梦忆》和《西湖梦寻》。

“先秦的寓言故事,如《掩耳盗铃》、《杯弓蛇影》那些,学生对故事本身已经很熟悉,让他们读文言文原版,篇幅简短,原汁原味,富有哲理,他们也会感兴趣。”从“小而美”起步,第二阶段是让学生接触文言文中的各种文体,按照文体的分类,读每一种文体里面的代表作,了解文言文的篇章结构和发展脉络。

“这个阶段,要读文体独立以后的文章,也就是单独成篇的那些,而不是著作里面的节选。”方笑一解释,秦汉以后,开始出现独立成篇的文章,比如贾谊的《过秦论》,是一篇“论”;又比如“杂记”中的“亭台楼阁记”,欧阳修的《醉翁亭记》就是其中的名篇;“序”一般多见的书籍的序和赠人的序,如人们熟知的《送东阳马生序》,是明代文学家宋濂创作的一篇赠人的序。“中国古代文章都是和现实功能相关的,不同文体的功能大相径庭,比如‘记’,是把地方或景点记录下来;‘赠序’,是前辈赠送晚辈的勉励的文章。了解各种文体的特点和彼此之间的差异,才能够掌握文言文整体的谋篇布局和发展规律。”在方笑一看来,这一步就好比是用一把钥匙,打开了文言文的总闸,再学习古文就有了“一览众山小”的自信。当学生的头脑里有了整个中国文言文的地图,在此基础上更进一步,定位到点,就是精读不同作家的作品,体会各人的行文风格和个性特征。方笑一举例,比如,韩愈喜欢用难字,苏轼写的句子比较简单,欧阳修善于用虚词,王安石倾向于精简的句子,能用两个字的绝不用三个字。“我读大学的时候,老师经常出的考题就是,给一段文字,让我们判断是唐代作品还是宋代作品?出自哪个作家之手?因为理解和鉴赏是古文学习的最高境界。”方笑一告诉小编,以上三个步骤是学习古诗文的一条路径,其中的第二步是关键,却被很多人忽略,甚至在当下的学校教育中,也有所缺失。为什么学生学了多年的古诗文,背了不少名篇佳句,到高考的时候,出现新的文章,要求理解作者的感情,品评文章的好坏,却答不上来?

方笑一分析,每年高考都会有超出课内范围的文言文题目,也是最让学生发怵的部分,学生不能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很大一个原因就在于没有在脑海中形成关于古诗文的知识图谱,在平时的学习中,背一首诗算一首,学一篇古文算一篇,知识是零散的,不成体系的。“按照一般习惯,古诗文的讲授都是按照作家生平时间的先后来编排,比如韩愈的诗、苏东坡的词。而如果按照文体史的话,则会是完全不同的体系,比如,论说文体下分论、辩、说、原四种,每一种文体怎么样;传记文有历史书里面的传记、墓志铭、行状、神道碑,固定格式是什么样的?怎么流变过来?彼此之间有哪些差别?”在方笑一的眼里,作为当代人,了解这些文体的普遍特征和构成规律,实际上就是掌握了古人的写作套路,会更容易读懂古文。

相反,如果对古诗文没有全局的认识,便只能停留在表面,读起来觉得每一篇都差不多,更说不出好在哪里,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从小学习古诗文,却还是读不懂古诗文的缘故。“我举个例子,一般人会觉得‘记’里面有很多风光描写,比如游记,但实际上中国古代的亭台楼阁记,着力于风光的笔墨并不多,这和文体功能有关,‘记’是为了‘志不忘’,不是为了纯粹审美;又比如,‘论’和‘说’的功能不一样,写法也不一样,‘论’的逻辑性更强,‘说’更注重娓娓道来。”在这方面,方笑一推崇学生阅读清代姚鼐编纂的《古文辞类纂》。“历史上古文选本最著名的两本书,一本是《古文观止》,另一本就是《古文辞类纂》,两本书选择的都是名篇,所不同的是,前者按照作者时代的先后编排,后者按照文体,分成13类,每一类文体中再按照作者时间的顺序排列,相比之下,《古文辞类纂》更适合学生阅读学习,了解每一种文体的发展流变。”

方笑一指出,现在很多家长从小让孩子背的《唐诗三百首》,成书于清代,也是按照诗体来编排的,五言诗和七言诗,古体诗和近体诗都是各按其类来编排。“古人最重文体,体一乱,说明连门都还没入,只有彻底了解一种文体的来龙去脉,写的时候才能像这种体。中国本身的文体传统,现在的教育倒给忽略了。”

给家长的3个锦囊虽然都是古诗文领域的学者,方笑一和父亲方智范的学术研究却各有侧重,不过,近年来,他开始尝试和父亲合作出书,尤其是写给青少年的古诗文读本,因为在他看来,自己和古典文学结缘,离不开父亲潜移默化的影响。而对于非专业领域的家长来说,如何帮助孩子对古诗文产生兴趣,并不断提高古诗文能力呢?方笑一为广大家长提供了3个简单易行的锦囊。

古诗文+历史方笑一介绍,通常做古典文学研究的人,历史修养也必须了得。既然古诗文创作和历史背景密不可分,家长就可以从激发孩子对古诗文背后历史文化的兴趣入手,把孩子已经具有的历史知识和古诗文学习结合起来,使得原本枯燥乏味的文言文本变得鲜活而有趣。“有些寓言故事孩子原来听到过,不过是现代人改编的,现在让孩子读原汁原味的原版,他们肯定感兴趣;孩子熟悉的历史人物或事件也是很好的切入点,比如对三国感兴趣的,家长可以把《三国志》或者《资治通鉴》里面《赤壁之战》的内容找出来,《世说新语》中讲到很多历史人物,描绘了古人的事迹和精神风貌,这些故事的趣味性强,孩子一般都爱读。”

古诗文+旅游现在很多家长都会带孩子外出旅游,在方笑一看来,旅游的机会应该好好利用起来,培养孩子对古诗文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古人活动范围有限,到过的城市一般局限于西安、洛阳、南京、杭州、苏州等当时的大城市,以及一些名山大川,比如庐山,历朝历代的李白、白居易、苏东坡,甚至毛主席都留下过诗文。”方笑一说,古人在游历名胜古迹或名山大川的时候,很多诗文句子被书写成对联,悬于亭台楼阁之上,或刻在石碑、岩壁上。这些古诗文是什么意思?为什么此景触发此情?孩子对此一定充满疑问。不少旅游景点都有对联,著名的有岳阳楼、黄鹤楼等几大名楼,家长可以记下来,讲给孩子听,让他们在学古诗文同时,也学习对联。“研学旅游对家长的要求比较高,他们必须事先做功课,可以看看古代作家的传记、到过的主要地方,有的放矢地选择旅游目的地,比如苏东坡曾经驻留在杭州和海南,当地留下东坡书院以及纪念馆;或者在实地到访之前,先捋一遍景点介绍,看看哪些点可能是孩子熟悉或感兴趣的,能不能和他们学过的作品相结合?”

古诗文+“磨耳朵”英语启蒙中,十分强调“磨耳朵”的做法,意思是对于初学英文的孩子,通过足量的语音输入,帮助他们熟悉英文的韵律节奏和语音特点,从而建立起英语语感。“磨耳朵”对学古诗文有用吗?方笑一给出的答案是:有用!在古诗文方面,“磨耳朵”同样有助于孩子体会语言的声律之美。“崔颢的《黄鹤楼》中,‘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的句子,平仄相对,工整对仗,听上去多么美!”方笑一带着小编,一起进入古诗文的曼妙世界。给孩子的2套书采访最后,方笑一向小编介绍他最新出版的2套书,关于古代诗词和古典散文方面的,适合对古诗文感兴趣的青少年学生阅读,其中一套书还是和父亲方智范合作完成的,集结了父子二人几十年的古诗文研究心得和传承。

方笑一教授推荐新书

小编整理书单如下:

《古典诗词品读录:人间》《古典诗词品读录:烟火》

方笑一著商务印书馆

推荐理由:精选作者最钟爱的70首古诗词并做细致解读

“唐宋诗词散文品读书系”:

《唐诗三百首品读》《宋词三百首品读》《唐宋八大家散文品读》

方笑一、方智范著上海古籍出版社

推荐理由:唐宋最著名的诗词散文集中在一套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