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战疫的10个瞬间:过去一个月,是他们带来力量和秩序

2020-02-20 10:06:51 作者:张慧 来源:澎湃

从上海1月20日确诊首例新冠肺炎病例以来,一个月间,原本热闹喧嚣的城市,被按下了暂停键,街巷寂静。

疫情不期而至,但有着千万人口的上海依旧有序、从容。

给这座城市带来力量与秩序感的,是逆行的白衣战士,是道口执勤的民警,是社区干部与物业保安……

他们奔赴前线,与病魔相搏,给病人希望;他们与时间赛跑,将病毒严防死守在门外。

还有生活在这座城市的市民百姓,他们不仅拎得清、摒得牢,他们还将点滴善意汇聚,一杯匿名送达的咖啡,“人肉”背回的上万口罩,都传递着爱与温暖。

我们看不清口罩下的脸庞,但那些身影与感动值得被铭记。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摘录10个动人瞬间,带你回顾一月间的防疫阻击战。这只是抗疫行动的缩影,还有更多数不清的难忘片段,回放在每个人脑海中。

如今,上海正逐渐苏醒,在一城人的守护下,外白渡桥上、滨江步道边、白玉兰树下终将人流如织,繁华与烟火气也将在高楼里弄间再次生发。

上海出征武汉的第一人

1月23日,中山医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钟鸣接国家卫健委指令,被指派奔赴武汉疫区前线。他立刻取消了澳大利亚家庭之旅,在小年夜义无反顾地动身前往武汉。他,成为了上海驰援武汉的首位“逆行者”。此后,上海一批又一批支援湖北的医疗队奔赴武汉,用生命守护生命。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钟鸣奔赴武汉疫区前线。 中山医院供图

疫情突发,留守在上海的医务工作者也纷纷请命。

瑞金医院呼吸科主任时国朝发了一句请大家取消外出旅行计划,得到一排回答“已取消”。同仁医院发起防控疫情倡议书,3小时集齐400多个签名。“不计报酬,无论生死”这不仅是医护人员的请战书,也是他们对患者爱的告白。

第一例确诊病人出院

上海首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确诊病例是一名56岁女性,湖北省武汉市户籍,于1月15日在上海一发热门诊就诊后即被收治入院隔离治疗。1月20日晚,国家卫生健康委确认上海市首例输入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确诊病例。

1月24日,该患者出院,这也是上海治愈出院的首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此后,其他治愈患者也相继出院。截至2月19日12时,上海发现确诊病例333例,186例治愈出院,治愈出院率达到了55.86%。

不断有新冠肺炎治愈患者在上海出院。 陈伊萍  图

上海每日例行发布会回应呼声

从1月26日起,上海每天召开一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系列新闻发布会,有时候甚至一天两场,额外增加一场专场新闻发布会。上海多个政府部门以及相关专家直面公众,发布防控措施、病例救治、物资保障、健康防护等信息。

上海市政府召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 赵昀 图

“口罩怎么预约买?”“口罩可以重复使用吗?”“手按电梯一定要用牙签吗?”这些接地气的问题在发布会上都能得到解答,甚至还会回应网友调侃“上海人最怕死”。

市民从发布会上得到的“干货”越来越多,抗击疫情的信心也就越来越足。

“一线岗位全部换上党员”

“最困难的工作,最辛苦的岗位,党员必须先上,这个没有商量。”1月29日,新冠肺炎上海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教授的一番话在朋友圈刷屏,不少人纷纷赞扬他是“上海模子”。

张文宏接受媒体采访。  江海啸  图

他说,华山医院派驻党员医生去武汉增援及市公卫中心增援,是不打招呼的,一般直接派驻。“一线岗位全部换上党员,没有讨价还价!”

其实,无论在上海临床一线,还是武汉前线医院,有许许多多的党员医护人员正在奋战。疫情就是命令,临危不惧,勇往直前,成为诸多党员医护人员内心的一股坚定力量。

志愿者请缨在口罩厂上夜班

春节期间,松江区的美迪康医用材料(上海)有限公司需要紧急赶制一批口罩物资,由于工人尚未复工,人手紧缺的口罩厂决定招募夜间生产线志愿者。消息发布后引来近300人报名,每晚20个志愿者的名额很快被一抢而空。

去松江的口罩厂上夜班的志愿者。 新华社  图

外企财务总监、全国三八红旗手、创业者、大学生、听障人士……他们身份各异,从上海各地驱车几十公里志愿前来,不眠12个小时,只为在口罩厂当一名“临时工”。

这是一场“白加黑”的志愿行动。白天,口罩车间又迎来一批新“工人”,机关党员干部、城管队员、乡镇企业员工火速支援,保证口罩生产线24小时不间断。

这群人放弃休息深入排摸

从1月23日开始,杨浦区定海路街道各居委干部的春节假期就“泡了汤”。定海路街道共19个居委,有多少湖北来沪人员,信息核查登记依赖基层排摸。居委干部挨家挨户打电话排摸,针对武汉籍居民电话加微信一对一实时联系。

杨浦区定海路街道社区工作人员上门排查。 定海路街道供图

不仅是定海路街道,自疫情暴发已来,上海各社区居委的一线工作人员都主动放弃春节假期的休息,深入一线摸排布控,全面铺开消杀工作。

疫情严峻,人手紧缺。上海的各级机关干部重心下移、力量下沉,走出办公室,走向村居委、火车站等交通枢纽,有效填补了基层的人手紧缺,筑牢外防输入、内防扩散的基层防线。

隔离生活也暖心

“今天感觉怎么样,有咳嗽、发热吗?”“东西给你们放在门口了,记得拿一下。”

因为在疫情发生后到过湖北,松江居民何先生必须接受14天的居家隔离生活。何先生一家每天都要接受社区卫生中心医务人员的两次体温检测,不能出门带来一定不便,但居委干部每天的问候关心和“有求必应”,让他们一家非常暖心。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务人员在为居家隔离人员做体温检测。  王梅 邢亿梓  图

在上海,有这样一批人,他们或是医护人员、或是居委干部、或是公安民警,为集中隔离或是居家隔离人员做好生活起居方面的后勤保障,当起了采购员、送货员,并启动了送餐机制。

瑞金医院一天收百杯爱心咖啡

“瑞金的医务工作者辛苦了!新年快乐!请收下普通市民的一点心意!”1月25日晚上9点半左右,来自上海瑞金医院呼吸科的医务人员们收到一份外卖,但这份外卖没有留下送餐人的姓名和手机。此后连续三天,医院不断收到这样的外卖,有披萨、可乐、鸡翅、薯条、意面等。

甚至在不到一天的时间内,医院就收到了近100杯咖啡,杯身上还写了“上海加油、肺炎必败”、“白衣天使,你们辛苦”等话语,感动了诸多医务人员。

瑞金医院收到的近百杯咖啡。 瑞金医院供图

守夜人风雪中战疫

2月15日夜,风雨雪纷至,寒潮向上海袭来。在上海“西北门户”G15高速朱桥公安检查站,民警沈新冒着风雪,对每辆入沪的车辆执行严格的检查,指导入沪人员在“健康云”上填报健康信息,一旁的卫生防疫人员手拿额温枪对车内人员测温。时间接近零点,雪越下越大,打在脸上生疼,而朱桥检查站每条车道上值守的民警、辅警、医护人员、志愿者依然坚守在一线,守护着这道入沪大门。

当晚,还有许多人坚守寒夜,他们是社区干部、是小区保安、是物业经理,还有奋战在抗疫最前线的医务工作者。初雪纷飞间,他们坚守抗疫岗位的使命与荣光。

2月15日22时30分许,朱桥公安检查站,公安民警、卫生防疫人员及辅警在车道上检查。 澎湃新闻记者 邹桥  图

少年放弃旅游当口罩“搬运工”

上海初中生赵珺延本应趁着寒假在印尼好好旅游一番,可到达当地没几天,就传来国内新冠肺炎疫情的消息。在当地工作生活的舅舅放下生意四处收购了2万多只口罩准备捐给国内,赵珺延主动提出自己当回“搬运工”。于是,年仅15岁的他,在无人愿意“冒险”的情况下,只身一人带着5个重重的行李箱,从印尼“人肉”背回了1.5万只口罩。

赵珺延从印尼收集的口罩。  黄浦区供图

上海小学生顾家悦寒假里的澳洲游也变成“攒”口罩之旅,辗转多家澳洲药房买到近千只口罩,回国后即捐赠给上海的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