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战“疫”日记|在冰天雪地里“抗疫” 复旦学子在东北家乡争做志愿者

2020-02-15 21:10:05 作者:刘轶琳 来源:东方网

东方网记者刘轶琳2月15日报道:刘向昆同学是复旦大学管理学院2017、2018、2019级本科生联合党支部的一名预备党员、2017级本科生。在疫情防控期间,他响应学校号召,主动参与到了家乡的志愿者活动中,在这场抗疫阻击战中积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刘向昆同学是在自己的家乡齐齐哈尔市富拉尔基区参加的志愿活动。

2月4日上午,新闻报道黑龙江省招募了1.2万名防疫志愿者的事情,他发现自己错过了家乡志愿者的报名。虽然共青团省委的通知是1月28日发的,但由于自己没有关注过家乡这边各方面的官方账号,所以才发现报名渠道都已经关闭。于是他立即给推送信息中的相关负责人打了电话,就这样加入了志愿者群。当有志愿者需求信息放出来,即使离自己住处挺远,但他还是第一时间报了名。

“我觉得学生党员本身就应当是社会的先进力量,我们有最充足的精力,有最十足的干劲,尤其是在20岁左右的年纪,应当是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的时刻了。在需要我的时刻站出来,是自己应当去做的。”
作为一名预备党员,一名退伍军人,刘向昆同学铿锵有力地解释了自己为何在如此严峻形势下,仍坚持积极投身于本次疫情防控的志愿者工作中去的原因。

坚守岗位,抗击疫情
刘向昆同学被分配的是社区服务的工作,包括摸排住户情况、管控人员车辆进出、宣传执行省市区各级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指挥部的各相关公告等。谈到为何选择了这项工作,他回答得很坦然:“我加入志愿者群后一周才出现了这样一个机会,当然是义不容辞地报名了。”
 
在配合团区委、社区委员会的同志管控人员车辆进出的过程中,他也感受到其中的艰辛:这边的小区小而杂,少有大型社区,管理起来比较困难,需要把多个小区合并起来管理,只留一个出口进出,其他小门封死,进出口需要人员排查进出原因、登记、劝返、核实的工作,其他门也需要人员巡查以防止有人翻墙、破坏封锁等情况的发生。

迎难而上,勇挑重担
刘向昆同学向我们介绍,黑龙江省的防疫形势并不乐观,确诊人数差不多是吉林和辽宁两省的总和,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人们重视程度不够。从SARS到H1N1,疫情从来就没有影响到过黑龙江,虽然政府反应速度很快,但是对于普通民众来说重视力度依旧不够。他所在的市区还没有到限制每家每户出入次数的程度,如遇居民购买生活必需品外出,他们都会提醒居民们一次性多买一些,减少外出次数,但时至今日,每天依旧会劝返不少没有明确目的外出、溜达、走亲戚的居民。许多居民都因为谎称买菜外出,结果几个小时只带回一丁点东西(一盒十三香、几根葱、一块豆腐之类的)而上了他们的劝返黑名单。
 
谈到志愿工作中遇到的最大的困难时,他苦笑道:“黑龙江现在太冷了,在外面站几个小时还是挺难熬的,尤其是因为交通管制,我从住处每天需要单程步行1个小时左右才能到自己志愿服务的社区。”
 
长期处在人头攒动、寒风凛冽的工作环境中,此中苦处,可想而知。但刘向昆同学印象最深的却是工作伙伴们的奉献精神:“我服务的社区,委员会一共才6个人,连轴转了大半个月,每天每人睡眠时间都严重不足,但在这种情况下,他们也还是尽量为我们志愿者考虑,为我们准备一次性手套,换班时为我们消毒;和我一起工作的团区委的同志,每天都要在室外站10小时以上,她一直戴着口罩我不曾见过全貌,但可以看出也是一位年轻的同志。这些同样奋战在非疫区的一线岗位上的工作人员都令我十分感动。”服务过程中的小确幸,让他坚定信念,不惧艰险,更加热情地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去。

使命在肩,奋斗有我
在此次志愿者活动中,刘向昆同学对于奋战在前线的“最美逆行者”们感同身受,肃然起敬。他发自内心地感慨道:“各位奋战在抗疫一线的勇士们都是这场战役的英雄,平凡又伟大的英雄。”

对党员的责任意识和先锋模范作用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体会,他说,要始终秉持“使命在肩,奋斗有我”的理念,展示了党员应有的担当意识。

“在学校里我们的标签是大学生,在疫情面前我的标签变成了青年既然我无法作为医护人员或者科研工作者为疫情做出更加重要的贡献,那就让我做一名最基层的志愿工作者,尽自己所能,履行青年人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希望我的努力可以为这次全国防疫工作的成功起到哪怕一丁点的微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