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危险"的地方最"安全"?不为人知的大墙里的防疫战

2020-02-14 20:02:42 作者:卞英豪 来源:东方网·纵相新闻 选稿:马旭

东方网·纵相新闻记者 卞英豪

"法学有句谚语:有100条法律,就会有101个问题。对于我们监狱民警而言,我们要做的就是,尽自己最大的努力,确保1个问题都不出现。"


新冠肺炎肆虐。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疫"中,举国上下没有例外之地,华夏儿女没有局外之人。

熙熙攘攘的大街,零零星星的行人,人们响应号召,在家"摒牢"。而在城市鲜为人知的角落,监狱——这个或许是当下人员密度最高的区域,因其特殊的管理模式,正承载着意想不到的防疫压力。

一道大墙,阻隔了罪孽,却也在特殊时期,将病毒生生拒之门外。大墙的背后,有满腔的热情,有低调的付出,更有着精细的管理。

看过了冲锋陷阵的白衣天使,见识了争分夺秒的"基建狂魔",其实在我们身边,还有那么一群默默无闻的人,他们同样坚守岗位,筑起防线,抵御病毒,守一方平安,深藏功与名。这场大墙里的防疫攻坚战,多的是你不知道的事。

△图:正在巡视监房的监狱民警

监狱里的那些湖北人

"我们老家疫情严不严重?我的家人还好吗?他们要是被感染了怎么办呀!"

春节将至,来自湖北的服刑人员林道(化名)却丝毫没有过年的喜悦。得知家乡疫情严峻,林道把焦虑都写在了脸上。

其实,在上海周浦监狱有多位像林道这样的湖北籍服刑人员。他们中有的刚与家人相见,也有的因为犯下错误,家人不愿与之联系。有的服刑人员甚至都记不起家人的联系方式。而林道就是其中之一。

虽然身陷囹圄,基本不存在重点地区接触史。但他们之中所弥漫的恐慌和焦虑情绪,正是防疫工作的难点之一。"负面情绪的传播,有时比病毒更可怕。"周浦监狱四监区副监区长廖超告诉东方网·纵相新闻记者。

"恐惧大多来源于未知,我们能做的就是消除信息的鸿沟。"为了消除湖北籍以及其他重点区域服刑人员的担忧,包括周浦监狱在内的上海各大监狱,在增强防疫知识宣导的同时,主动与重点区域的服刑人员进行谈话,开展心理团训,同时增加了"亲情电话"的频率,便于服刑人员与家人沟通,缓解焦虑。

对于一些无法联系上家人的服刑人员,廖超和他的同事们还与服刑人员属地的派出所一遍遍协调,一通通电话,一道道手续,一步步"帮助"服刑人员了解他们家人情况。"将心比心,有服刑人员说,看到我们民警那么费心,他们的改造也会更用心。"

除了湖北籍服刑人员,廖超和他的同事们还要面临另一个管理难题——一批即将释放的服刑人员,如何适应社会上的防控形势?"他们的思想改造可能到位了,但是如果不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在这个节点重回社会,也将会是一大隐患。"

廖超给出的方法简单而实用——一张疫情告知书和一个口罩。首先,让服刑人员充分学习包括张文宏教授在内的多位专家提供的权威知识,了解病毒,学会防护。

同时,疫情期间,周浦监狱还给每一位刑满释放的一人发放一个口罩,并要求他们回归社会后,必须带好且带对。"这是对他们的防护,也是对百姓的保护。"在物资极为紧张的春节期间,这一个个口罩,几乎是民警自己精打细算"省"下来的,体现了监狱管理的温度。

一通电话,一个口罩,几句叮嘱,这些防疫的小细节无不体现了监狱管理的事无巨细。多年来,周浦监狱一直设有传染病监区。对于他们来说,防疫防控其实早就成了他们的"日常"。

"叠被子幅度要小,小心扬灰传播"、"紫外线消毒必须要有,每天半小时"、"一旦发烧,马上隔离",也正是这无数小细节才确保了监狱防控的安然无恙。

几道"数学题"

14+14+14=?

疫情期间,廖超需要面对几道"数学题"。

第一题:疫情期间,为了减少监狱的人员流动和不必要的接触,同时加强管理强度。目前,上海监狱采取"14+14+14"的模式,以新冠肺炎14天的潜伏期为一个周期。民警必须先后经历14天狱内全封闭管理期,14天医学隔离期,14天居家备勤期。

廖超的妻子也是一名监狱人民警察,需分批进入全封闭管理期,问:两人多久才能见一面?

答案是:至少1个月,甚至更长。

追追剧,聊聊天,玩玩游戏,刷刷微博,这是我们"自我隔离"的14天,用张文宏教授的来说,这也是在"战斗"。但对于监狱民警而言,他们"战斗"的14天完全是另一回事。

14天的全封闭管理中,监狱民警一步都不能踏出大墙外,一天都不能放松警惕。没有网络通信,没有娱乐活动,有的只有"连续作战"。廖超的春节本应是"阖家团圆的7天",却因突如其来的疫情,变成了"和妻子、家人近乎失联的28天"。

△图:正在"抄监"的监狱民警

对廖超来说,"14+14+14"还衍生出了专属于他的第二道题:自己的岳父也是一名警察,这样的一个三警家庭,分批上前线战斗,问:一家何时能团聚?

答案是:无解。至少在疫情结束前,没有可能。

但廖超似乎早已接受了这个结果,"防疫工作事关人民的生命安全,小家的幸福正是建立在大家安全的前提下。待战疫胜利时,家人再相聚,这份快乐岂不更加酣畅?"

△图:正在为监区消毒的监狱民警

当然,防疫无戏言,封闭管理也绝非热情就能解决。因为廖超还要面对一道更难的"数学题":全封闭期间,监区只有三分之一的人,要做平时三倍的工作,工作量却远远不止简单的乘以三,有些业务必须重头学起、干起,此时应当如何分配工作?

廖超给出的答案是:"14*24"全天候战时安保状态。

从清晨5点半起床开始算起,疫情期间,监狱民警的一天要经历例会、消毒、教育、谈心、讨论、抄监,再消毒等无数琐碎的工作,然而即使再繁杂,却也容不得一丝错漏。"监狱里出现问题,整个城市都将告急。这开不得任何玩笑。"

△图:监狱医生正在为服刑人员测量体温、巡诊

微信步数0,手机屏幕使用时间0,水电煤费用0……这是春节期间,廖超交出的个人数据。不过比起这些数字,廖超似乎更青睐另一张成绩单——封闭管理期间,他所在的监区,服刑人员违纪次数为0,向监外送诊人数0,民警健康全勤。

"这些0其实没什么了不起的。因为那是必须完成的任务,也是监狱民警应尽的义务。"廖超告诉东方网·纵相新闻记者。

△图:监狱民警正在检查每一处细节

"那里是我家"

2月10日晚上10点,一名民警伫立在窗口,眺望着远处的万家灯火。几个小时后,他将结束将近16天的全封闭管理。

"从封闭到现在,你怎么天天晚上都要朝那边看?"廖超问吴辉。

"那里是我家。儿子还不会叫爸爸。我看看照片,看看家里,随便想想。"吴辉回答。

一墙之隔,不到几百米,他的儿子嗷嗷待哺,吴辉却只能望着,想着,等着。而大墙的另一边,防疫形势严峻,他必须坚守着,奉献着,战斗着。因为那个可望而不可即的是他的小家,而这个一触即发的战场,同样也是他需要守卫的"大家"。

"明知封闭管理难度很大,强度很高,但我们的民警都和吴辉一样,没有一个人畏难不前,没有一个人叫苦不迭。尤其我们的党员,更是要冲锋在前,率先垂范。"廖超告诉东方网·纵相新闻记者,"这场战"疫"后,大家从同事变成了扛过枪的战友,感情更牢固了。"

几天前,廖超和他的同事们完成了工作交接。交接仪式上,"若有战、召必回、战必胜"的铮铮誓言响彻天空。第一批参战的民警即将进行居家备勤,但是他们的战斗仍在继续。

私下里,包括廖超在内的监狱民警,也偷偷给记者调侃起了一些"难言之隐"。

"节前给老婆寄了情人节礼物,但突然发现,快递留了我的电话,电话没法接。老婆礼物收没收到,我也不知道,咱也不敢问啊!"

"14天封闭后,我拖着行李箱回家隔离,到小区门口,居委以为我是外地返沪的,把我全家调查了一个遍,要不是单位有证明,我差点回不了家。"

玩笑之余,监狱民警的点点辛酸,虽未曾公开表达,却也令人感触不已。他们有的初为人父,有的已是退休暮年;有的背井离乡,放弃假期,为守卫上海无私奉献!

如果说,冲锋陷阵的白衣天使们,正在用血肉之躯与病毒争夺生命。那么,身在后方的监狱民警们,也在用他们的一腔热血阻断病毒,守卫人民。

正如廖超所说,世上本没有什么高大上的道理,坚持做好自己才是真理;世上哪有什么玄妙的"魔都结界",有的只是一群普通人一如既往地坚守罢了。

防疫防控仍在继续,疫情攻坚正进入白热化阶段。在这里,我们同样祝愿这群默默奉献的基层监狱民警,再接再厉,你我共同努力,携手打赢这场战"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