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助医生看CT 、攻关病毒变异位点、无感测体温 AI“战疫”到底有多强

2020-02-14 18:23:25 作者:解敏 来源:东方网

东方网记者解敏2月14日报道:一线医疗资源短缺,医务人员疲惫,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面对这场与死神争夺生命的硬仗,人工智能发挥了何种作用?
 
辅助读片 新冠病毒肺炎智能影像评价系统上线
 
武汉市2月12日新增确诊病例14840例(含临床诊断病例13332例),13日为4823例(含临床诊断病例3095例)。粗略估算,单人单次检查至少产生300张胸部CT影像,仅武汉市1天内1万余名新增确诊患者产生的影像数量就已超过300万张,而实际临床工作中,每名患者2-4天还需复查一次,加之已有4万余名确诊患者的复查需求,一线的阅片医生们将面对着至少500万张/天的阅片工作量。加之阅片精度需求,一线医生所面临的压力可想而知。

早在2月5日,由依图医疗研发的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智能影像评价系统,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荆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完成部署,并投入疫情防控一线使用。
 
该系统是首款智能评估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的AI影像产品,采用人工智能全肺定量分析技术,通过图像算法实现了对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CT影像的智能化诊断与定量评价,并对局部性病灶、弥漫性病变、全肺受累的各类肺炎疾病严重程度进行分级;通过对病灶的形态、范围、密度等关键影像特征定量和组学分析,精确测算疾病累计的肺炎负荷,实现对CT的全肺病变动态4D对比,为临床医生判断病情,评估疗效,预测预后提供决策依据。
 
依图医疗同时承诺,在疫情结束之前愿意将新冠肺炎影像产品对定点收治医院免费升级部署,小依医生对所有医疗机构和各级政府免费开放。
 
AI攻关“病毒人传人变异位点”
 
疫情发生之后,深兰科学院组建的跨学科精锐科研小组,从基因入手,用AI技术分析新型冠状病毒S蛋白及N蛋白序列与原SARS 相应蛋白序列人传人的变异位点,为精准靶位药物筛选提供数据支持。

团队通过比较新型冠状病毒与SARS的进化规律,并找到MERS—CoV 等冠状病毒的S蛋白相关序列,同时确定新型冠状病毒S蛋白及N蛋白,与原SARS病毒相关蛋白的进化规律,借助AI算力预测新型冠状病毒的今后进化特点和方向,为病毒的下一步变异提供防范依据。
 
 
目前已根据新型冠状病毒全序列的基因组,完成了细胞自动机模型的建立,进行了256种规则的变换统计,分析出新型冠状病毒S蛋白及N蛋白序列与原SARS相应蛋白序列人传人的变异位点,能预测新型冠状病毒的今后进化特点,为今后精准靶位药物筛选提供数据支持。
 
团队下一阶段的目标是找出最大匹配基因序列的算法并根据以前发现的变异位点,进行匹配研究。最后总结(预测)新型冠状病毒基因序列传染性的变异情况,并获得具有普遍意义结论。
 
AI无感测温助力疫情防控
 
随着各地迎来大规模返程复工潮,疫情防控也进入了关键时期。机场、火车站、地铁站、学校、大型社区等重点区域,纷纷启动体温检测工作,加强对体温异常人员和疑似患者的筛查。
 
商汤科技推出的“AI无感测温”解决方案采用非接触的方式进行测温,有效提升大客流场所通行效率,也降低工作人员的感染风险。同时,通过将AI算法与热成像测温技术结合,体温检测精度达到±0.3℃,满足疑似患者初筛标准。除了测温功能,产品还支持对人员是否佩戴口罩进行识别和提示。
 
在北京首都机场,当旅客在首都机场3号航站楼站安检机前走过,无需停留,系统便会自动检测体温并反馈到显示屏上。如果检测到旅客体温超过37.3°C,系统还会产生声光和弹窗提示。工作人员可以使用医用体温计做二次测量,并在智能测温筛查系统中记录确认。

上海交大徐汇食堂已经完成设备部署

在上海,交通大学徐汇食堂,这套系统替代了原来需要人工操作的体温检测仪。当发现体温偏高或未戴口罩的人员进入食堂,系统将实时发出提醒,并由学校安排的专人进行管理。未来,这一系统还将部署到上海交大各校区门口,真正实现7*24小时持续对进出校区的人员进行无感测温。
 
同时,研究团队仍在持续对算法进行优化,未来将可能在脱离黑体的情况下,达到±0.3℃精度,甚至进一步提升。并且在室外场景,也有望达到与室内环境同等的测温精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