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新冠病毒,有“神奇喷雾”就不用戴口罩了?不!研制组首席专家更提倡双重防护

2020-01-28 09:37:40 作者:唐闻佳 赵征南 来源:文汇报

58ee3d6d55fbb2fb977c8d712b9f3ea24723dc5e.jpg

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传出一个好消息:科研团队已研制出一款抗病毒喷剂,可用于新型冠状病毒应急病房的职业防护。有了这个“神药”,喷一下就不用戴口罩了?记者采访了市公卫中心新发与再现传染病研究所所长徐建青,他也是研发这个喷剂的科研团队的首席专家。

“这是一种广谱抗呼吸道病毒药物,目前看来对新冠病毒有一定的预防效果,实验中也有一定的治疗效果,后续临床治疗效果仍需进一步观察。我建议使用过喷剂的人继续佩戴口罩,可以起到双重保护的作用。”昨天,记者在公卫中心见到徐建青,他介绍,这款最新研发的喷剂暂时还未定名,采访现场,他和同事一起临时起了个名字——拮抗新冠喷雾剂。

目前,该喷剂已被送到市公卫中心应急病房的医护人员手中。喷剂的瓶身上写着如下使用方式:早晚各一次,每次四下,仰头张嘴吸气,朝咽喉部位喷洒。“最好是在吸气的时候喷,让有效成分充分进入呼吸道。”徐建青说,每次只需喷0.5毫升到1毫升,就可有效预防新型冠状病毒。

据了解,该喷剂包含IFN-kappa与TFF2两种成分,可起到抑制病毒复制、抑制呼吸道炎症、促进呼吸道粘膜修复的作用。“IFN-kappa是一种没有毒性的干扰素。从现有实验室数据上看,新型冠状病毒对干扰素非常敏感。在之前的动物模型中,科研人员哪怕使用致死剂量的流感病毒攻击,也可达到有效防护的效果。而新型冠状病毒对于干扰素比流感病毒和寨卡病毒对干扰素更敏感,因此喷剂对冠状病毒可能更有效。”徐建青说。

bd315c6034a85edf229aa5c12b811725dc54751d.jpg

不过,喷雾暂时还只能给医护人员使用。记者了解到,这主要是出于两个原因:一是虽然从药效学上看有效果,伦理审查也已通过,但从流程的合规性上来说,药物尚未经过相关审批,不可能用于临床;二是在产能供应上还实现不了。

“我们当初只是做战略技术储备,临床级生产了100毫克,预计可供20人份。当前只有上海的极少数企业参与生产,我们正迫切地和厂家沟通。”徐建青说。

据了解,该药生产方为第三方企业,还不是产业企业。而且厂家只生产原料药,课题组还需按照使用浓度,在无菌环境下进行配制罐装。

“通过我们和厂家的沟通,对方已承诺会尽快投入生产并扩大规模。2月7日将交付原料药的第二批,不过这是按照疫情发生之前的订单生产的,仍是少量的100毫克。”徐建青说,“再之后的两周内,根据双方刚刚达成的口头约定,第三批原料药交付,产量也将扩大10倍,为1克。我们希望有更多的产业企业和我们开展合作,让一线的新冠防护人员获得更好的职业保护。

战略技术储备,是采访中徐建青说的最多的一句话。他原先在国家疾控中心工作。从2007年至今,他在传染病防护领域一直坚持一个理念——主动出击,即传染病预防在先,科研力量、医疗团队及管理人员必须从原来的被动防御转为主动防御,只有主动防御,人们才能从容不迫地来应对传染病。

以新冠喷剂为例,该药并不是近期专为新冠病毒研发,而是七八年前,研发团队就已开展的技术储备——这是一种广谱抗呼吸道病毒药物,既用于预防,又用于治疗。

所谓广谱,便是指他可以抵御大部分呼吸道病毒的侵害,包括人流感、禽流感、寨卡、新冠等。“有人说广谱不可能,我认为是可能的。他只是一个技术问题。”徐建青说,“因为虽然病毒复制有特殊性,但致病的环节有共性,所有呼吸道病毒致病的最主要因素都是炎症,进而导致肺实变和呼吸道衰竭。而他们都怕干扰素。”

徐建青强调,对新发传染病来说,一定要把技术储备的研发当成“火箭军”技术来处理,未雨绸缪地迎战“强敌”。若是等传染病产生后再研究药物,倾尽全力也很难在短期内出成果。

作者:唐闻佳 赵征南

编辑:王星

责任编辑:樊丽萍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