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委员建议用好示范区内319项“非遗” 开发江南文化“大IP”

2020-01-20 05:38:51 作者:简工博 来源:解放日报

无论是西湖的烟雨,苏州的小桥流水,还是豫园的九曲桥,都会在人们心中氤氲成“江南”二字。

两会上,一些代表委员提出,要做好挖掘文化特色、凸显江南文化独特魅力这篇文章,可以把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内丰富的非遗资源作为载体,推动建立示范区非遗保护协同机制,协力打造江南文化示范区域,让中国人的“梦里水乡”风华再现。

“示范区内共有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319项,在全国乃至世界都有一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市政协委员沈钦华提到的“示范区”,是由上海青浦、浙江嘉善和江苏吴江三地联结的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青浦、嘉善和吴江分属三个不同省市,却共同构成“江南水乡”的核心。“这一地区的民间传说、传统技艺及民风民俗不胜枚举。”

沈钦华认为,应由示范区执委会牵头,会同两省一市有关部门和三区县共同做好非遗保护和文化发展的顶层设计,突破行政壁垒,完善联动机制,进一步构建区域文化合作的平台载体,形成常态长效的制度化非遗保护协同机制。

“三地国家级非遗项目,作为江南文化中某一代表性文化类型的分支,相互之间关联紧密。”沈钦华建议建立一体化的“非遗版图”,以助力三地更好地交流互鉴,对各类非遗项目的总体保护更具积极意义。同时,三地在非遗保护方面也应取长补短,建立示范区非遗专家库,并利用数字化、网络、文化云等平台开展非遗展示和推广服务。“建议尽快建立示范区非遗共享平台,信息社会共享,还可和长三角地区众多高校及研究机构合作成立研究平台,指导示范区的非遗保护传承工作。”

厉震林委员建议,上海应成为江南文化的学术、文创和国际中心。“对于上海来说,可以将自身打造为江南文化最大的平台和中心。”此外,在学术研究方面,关于江南文化的研究不多,目前还没有一本全面记录区域文化历史的“江南文化通史”。从文创IP的角度,江南文化做得也还不够。他建议,在青浦区大观园成立市级江南文化研究中心,规划、组织和统筹全市的江南文化研究工作;在文创中心建设上,一方面可保留原汁原味的江南文化实体形态,另一方面对江南文化已经形成知识产权的IP,实施产业开发;上海应成为江南文化的国际展示地、传播地和体验地,努力使江南文化成为中国的一张“世界名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