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渊超目前已创作近百首-让沪语童谣传唱,是如此幸福

2020-01-14 13:52:33 作者:徐宁 来源:新闻晨报

前不久,音乐人王渊超接到湖南卫视《快乐大本营》工作人员的电话,节目组想使用他创作的上海童谣《垃圾分类再垃圾倒》。不过,需要找人改成普通话歌词,希望王渊超能够同意。想到是为了公益,王渊超不但免费授权《快乐大本营》使用这首歌,还义务帮节目组改了普通话歌词,甚至自己录了一版DEMO给节目组学唱。直到播出的时候,他才知道,原来演唱这首歌的人,竟然是当红小生肖战和王一博……

日前,王渊超接受了晨报记者的专访。他表示,虽然目前还处于义务创作阶段,但他会在上海童谣领域继续深耕下去,因为能被孩子和家长们认可,那种幸福比金钱更让他有成就感。

与女儿的相处中找灵感

王渊超毕业于上海外国语大学,因为弹得一手好吉他,又会唱歌、识创作,大学时就是学校的文艺骨干。他曾在上海滚石唱片实习,发表的《神秘来信》,收录在《天外》合辑里,2000年还凭借这首歌获得东方风云榜“东方新人奖”,与朴树和羽·泉同台。

遗憾的是,彼时盗版猖獗,音乐产业日薄西山,务实的王渊超看清了形势,转而去了外企。他说:“音乐只是我的兴趣爱好,但绝不是唯一。”事实证明,王渊超相当明智,与他同时期的一些音乐人,很多都没能躲过市场的凛冬,至今再也没有发声的机会。

不过,王渊超这些年从来没有停止过创作,创作在他的生活里是一种记录,也是对美好事物的传递;他也不曾停止过歌唱,会去酒吧帮朋友代班,不为了钱,更多的是一种享受。

2010年有了女儿以后,王渊超的创作灵感渐渐被心中温暖浓厚的父爱所激发。记得有一次,妻子让他哄孩子睡觉,他发现自己唱来唱去只有《摇篮曲》这一首童谣。音乐人的使命感油然而生,他索性自己提笔创作了上海童谣《乖囡香喷喷》,从此一发不可收拾。

王渊超不断从与女儿的相处中获取写歌的灵感。有一次,他去幼儿园看女儿,上海的冬天很冷,他发现班里二十几个小朋友如厕后,都不太会把棉毛衫塞进棉毛裤里。后来,学校组织“爸爸老师进课堂”活动,其他爸爸讲的是绘本,王渊超却花心思做了个PPT,讲了“棉毛衫”和“肚皮眼”这对好朋友,因为“着凉”友谊决裂的故事。讲完之后,又给小朋友唱了一首自己创作的上海童谣《棉毛衫》,“棉毛衫要束了棉毛裤里向,否则肚皮眼,就要出来乘风凉。乘好风凉乃搭浆,鼻涕流成黄浦江……”

生动的歌词加上接地气的上海话,让小朋友们记住了这一细节的重要性。

继续坚持用上海话写歌

王渊超坦言,由于儿童歌曲创作不赚钱,所以很少有音乐人会专门从事这一领域,“我有时去童谣比赛做评委,看到歌单发现,现在的孩子还在唱《让我们荡起双桨》等歌曲。新童谣当然也有人做,但传唱度和经典性都没有以前好。”于是,他一个人组建了一支队伍,包括创作、编曲、录音、拍摄,透过公众号传递出去,日积月累,他已经累积了近百首上海童谣,题材涉及天气、节令、唐诗宋词、一带一路等等。这些作品口口相传,很多人因此慕名而来,希望他能写一些有针对性的上海童谣。《垃圾分类再垃圾倒》是目前王渊超流传最广的一首上海童谣,本是受本地电视台邀约而写的,最初创作了沪语版本,但电视台需要一首普通话歌曲,于是,他把这首上海童谣留了下来,重新创作了一首普通话歌曲。后来,女儿学校的老师请他写一首垃圾分类的歌,王渊超就把《垃圾分类再垃圾倒》沪语版拿出来,供学校免费使用,就在去年,在完全没有宣传的情况下,这首歌在虾米音乐上收获了十万多的收听量。

这首歌的成功,也让王渊超的其他作品获得关注。在QQ音乐上,王渊超上传了141首歌,《垃圾分类再垃圾倒》有16万的收听量,而他高中写的《悲伤的双曲线》竟然有125万次……这让王渊超有点欣慰。

沪语童谣看似简单,其实很耗精力,尤其是用上海话写歌,比普通话要难,“主要难在上海话和普通话发音不一样,俚语不一样”,王渊超说。王渊超在歌中大量使用了上海俚语,像“眼睛一霎,老母鸡变鸭;眼睛白白,近视眼看不出”,形容变化很快的意思。普通话改成了“眼睛眨一眨,老母鸡变鸭;眼睛发了花,近视了会抓瞎”;“翎子一甩,统统侪接着”,改为“哎哟我的妈,心里好怕怕”……平仄、押韵,几乎处处都是挑战。

如今,王渊超收到了很多亲子音乐节的邀请,他也在开拓新的领域,比如尝试做合唱团,把更多喜欢艺术的孩子聚集到一起。虽然他的付出和收入不成正比,依然要靠本职工作来反哺,但他表示会一直坚持用上海话写歌,因为他感觉到上海话正被年轻一代慢慢遗忘,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创作,不仅陪伴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还能把上海话中独有的味道保留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