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年,上海人大为啥频上“头条”:基层立法联系点“红”了 ,垃圾分类“火”了 !

2020-01-13 08:07:00 作者:王海燕 来源:上观新闻
摘要:回眸过去一年的上海人大履职,具有时代性的开拓之举频上“头条”。
   
       

回眸过去一年的上海人大履职,具有时代性的开拓之举频上“头条”。

虹桥街道基层立法联系点“红”了。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时,充分肯定虹桥基层立法联系点的成功经验和推进全过程民主的示范意义。上海10个基层立法联系点也进入了发展快车道,并开始全面“扩点”。居民们感叹:立法的大门开在了“家门口”!

上海垃圾分类“火”了。这一年,800多名代表见证了垃圾分类从法规出台到蔚然成风的全过程。紧随法规颁布之后,覆盖16个区的全方位监督推动打造垃圾分类新时尚的上海样本。

长三角人大工作的区域协同大文章“破题”了。上海人大主动服务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多次赴示范区调研,围绕三方协同和共同授权等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为示范区打破行政壁垒、实现要素自由流动提供有力的法治支撑。

乘风破浪正当时,应挂云帆济沧海。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殷一璀说,这一年,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工作在继承中发展,在坚持中完善,在守正中创新,整体实效有力提升,为上海当好新时代全国改革开放排头兵和创新发展先行者、不断提升超大城市治理能力和水平发挥了应有作用。

立法的温度

对市人大代表刘正东来说,这是终生难忘的一天。2019年11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到长宁区虹桥街道立法联系点考察,同参加立法意见征询的社区居民亲切交流。刘正东是这场征询会的召集人。他记得很清楚,总书记称赞立法联系点“做了很多接地气、聚民智的有益探索”。

架起沟通“彩虹桥”,开启民意“直通车”,上海地方立法发挥“试验田”作用的探索和实践得到全国人大常委会的高度肯定。在这个全国层面的立法联系点引领下,上海10家基层立法联系点的运行也渐入佳境,就似一张大网,将听取意见的触角延伸至申城基层各个领域,把更多的民意装进“法”里。

为让基层民主的根系扎得更深、更牢。眼下,市人大正积极谋求“扩点”,优化完善基层立法联系点建设,基本做到联系点在各区的全覆盖,让立法真正进入寻常百姓家。

立法联系点的建立,让立法工作变得更接地气,也更有温度。2019年,上海人大全年审议14件法规和法律性问题的决定,通过其中的9件,在加大法规制度供给的同时,着力提升立法质量,确保法规行得通、真管用,努力为改革发展稳定筑牢法治根基。

这一年,浦东改革开放再出发得到了“赋权”,去年7月,市人大通过了《关于支持浦东新区改革开放再出发实现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决定》,为浦东行使市级经济管理权、深化改革创新提供法治了支撑。

这一年,打造“上海标准”品牌有了制度保障。市人大修改《标准化条例》,明确上海标准评价的适用范围和性质定位,发挥上海标准和上海品牌引领作用,为上海筑牢战略优势提供标准和技术支撑。

这一年,上海作为外商投资的“高地”更有底气了。去年7月,市人大通过《关于贯彻实施外商投资法若干问题的决定》,这是全国首部贯彻实施《外商投资法》的决定,宣示上海欢迎各国企业来沪投资兴业、坚定不移优化营商环境的开放理念。

这一年,有一部法牵动了上海800多万户家庭、50万名家政人员的心。围绕家政服务业市场不平衡不充分的结构性矛盾和服务管理短板,去年12月上海率先就家政服务业发展立法。有媒体评论,有了这部法的保驾护航,东家和保姆都放心了。

监督的“深度”

“我们暗访了100多个小区和机构,了解了大量第一手的真实鲜活数据,垃圾分类的成效的确好于预期。”在去年11月14日举行的市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上,市人大常委会委员魏东如此感慨。

2019年,上海人大历时最久、范围最广的监督就是垃圾分类。法规实施前,市人大城建环保委发起一场全方位的明察暗访,调研数十个小区及单位;法规实施首日,人大代表第一时间走进各个社区、商场、园区探访,吹响践行新时尚的号角;法规实施后,市人大对16个区开展数轮暗访抽查,梳理形成六大类31个问题,推动政府部门边督边改。

垃圾分类专项监督是这一年人大监督工作的缩影。市人大坚持依法监督、正确监督、有效监督,既关注高质量发展,也在关注民生改善、生态建设;坚持问题导向,敢于动真碰硬,让法律制度的牙齿有力“咬合”,维护好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上海有43.5万家中小企业,这些企业需要提供什么样服务的“店小二”?市人大开展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司法保障优化营商环境专项监督,推动政府及有关部门进一步落实落细政策,解决土地、融资、人才等制约企业发展的难点痛点问题。

居委会台账负担重、帮助敲章多,《上海市居民委员会工作条例》实施两年多后,“小巷总理”们还在为这些事发愁吗?从去年4月起,市人大启动为时3个月的执法检查,并对症开药方:加大“减负增能”力度,继续推动城市治理的重心和配套资源向街道社区下沉。

这一年,人大监督继续锁定“老小旧远”等急难愁盼问题。家门口的养老现状与对策、0-3岁婴幼儿家庭托育跟踪监督、小学生课后看护情况等一份份调研报告相继出炉,为推动创造高品质生活出谋划策。

代表履职的“广度”

“通过联防联治,太湖已经能做到‘不让一串水葫芦飘进上海的黄浦江’,不过,对同饮一湖水的长三角来说,发展与保护的问题依然很迫切。”

去年9月4日,11位沪苏浙皖三省一市人大代表赴江苏吴江、上海青浦、浙江嘉善,联合调研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水环境协同治理情况。这也是长三角四地省级人大代表首次联合调研水环境治理。一路上,他们提出并研究了很多问题:上游经济发展与下游饮用水保障如何来统筹、兼顾?跨界河湖如何治理?

代表跨出上海,和长三角其他城市的人大代表一起搞调研,这彰显了代表履职的广度。这个“广”不仅反映在地理区域,也体现于履职议题。一场场的交流碰撞,一次次的明察暗访,让很多代表渐渐试练成了专业选手。

他们瞄向了药店。市人大组织代表聚焦中医服务、中药质量等深入调研,调研发现,居民买到假药的现象基本消除,但要买到好药仍很难,需要推动政府加大财政支持和政策供给力度,提升服务能力和中药产业水平,更好地满足市民的中医药服务需求。

他们走进法院。生态环境、食品安全、消费者权益等等,这些事关公众的利益问题,如何通过公益诉讼来维护?去年9月,因洋垃圾而发起的一场公益诉讼在市第三中级法院开庭。人大代表和专家学者一起旁听了这场公益诉讼。

他们深入老式里弄,实地调研中心城区旧区改造推进情况,见证老城厢居民欣喜告别手拎马桶,迈入新生活;他们也踏入田间地头,探访美丽乡村建设实况,为乡村振兴献计献策。

代表对常委会工作的参与更高频了。这一年,5000多人次代表深度参与常委会和委员会的调研视察、人大信访等活动,高质量的意见和建议频出。

代表携主题进社区活动也更接地气了。据统计,970多人次市人大代表和5400多人次区、乡镇人大代表两次进社区召开980多场座谈会,听取2.7万余位居村民以及驻区楼宇、园区、学校、养老机构和社会组织人员的意见建议5000多条。

   
栏目主编:张骏 文字编辑:王海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