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一封寓意深远的复信,牵起新老国际友人的中国心、上海情
东方网2021-09-23 09:59:37

9月17日晚,上海国际友人研究会名誉会长陈一心老人照常守在收音机边,收听广播。当耳边传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复信国际友人亲属的消息时,这位90岁高龄的原中共地下党员心潮澎湃。斯诺、马海德、艾黎、爱泼斯坦……这些熟知的名字和他们的身影,再次浮现在他的眼前。“这封复信,意义很深远。”陈一心说,习近平总书记对国际友人亲属的高度重视,就是在强调,“历史川流不息,精神代代相传”。 

陈一心至今保存着与许多国际友人及其亲属的合影,图为他与马海德之子周幼马的合照

如何传承和发扬新时代国际主义精神?外事工作者和新时代的国际友人,他们有什么话说?这封满载了历史记忆和深厚友谊的复信,对当下开展国际交往、民间交流有怎样的启发?

民间外交亲历者:做好国际友人后代工作  

“向那些曾同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风雨同舟、同甘共苦、并肩战斗,为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作出宝贵贡献的国际友人致以深切缅怀。”从事国际友人工作40余年的陈一心,对许多国际友人及其亲属都不陌生。如今再想起这群老朋友,他感觉亲切和满怀敬意。 

“上海是国际最大的城市之一,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是中国革命活动的中心之一,所以,很多的国际友人到中国来,都是从上海入境,再通过上海到延安、到解放区去。”陈一心说,他们中的不少人都是在上海接受到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启蒙,从而走上革命道路。其中包括:在沪参加地下斗争11年的新西兰人路易·艾黎;开设私人诊所、为地下党组织提供联络场所的美国医学博士马海德;从上海开始新闻记者生涯的美国人斯诺;曾在上海音乐专科学校学习的朝鲜族音乐家郑律成。 

1987年3月,上海市友协举办“三S及其他国际友人在上海”研讨会。路易·艾黎(右二)从北京赶来上海参加会议。

时钟拨回到1987年3月6日,上海市友协举办了一场“三S及其他国际友人在上海”研讨会。当时在市友协任秘书长的陈一心,负责接待陪同。那天,是他生平第一次见到路易·艾黎。“他身材高大,穿着咖啡色的西装,戴着蓝色领带,握手很有力。他用上海话说:‘大家好,我在上海蹲过11年!’把大家都逗乐了。之后他又应邀对上海青年作了报告。”但没想到,那次见面竟也是最后一次。是年12月27日,路易·艾黎便在北京病逝,终年90岁。

1987年3月,《青年报》刊发关于“三S及其他国际友人在上海”研讨会的报道。

在那场研讨会上发言的,还有以笔作枪、宣传中国革命的爱泼斯坦。他在演讲中说:“我热爱中国。”陈老回忆,解放后,受上海市友协和上海国际友人研究会的邀请,爱泼斯坦前后10多次访问上海,一有机会就到犹太难民纪念馆,研究犹太问题,重温中国和犹太民族的友谊。   

这些可敬可爱可亲的国际友人,在陈一心看来,有很多相通之处:他们对旧中国人民遭遇的苦难都抱有深刻同情,他们心中满怀正义感,他们热爱中国,为中国革命发展和人民解放、为抗日战争和反法西斯战争、为新中国建设奋斗;他们有大公无私的奉献精神、牺牲精神和国际主义精神。 

不仅如此,陈一心说,国际友人的后代,对中国也有一种“天然的感情”。国际共产主义战士马海德之子周幼马、“中国军歌之父”郑律成的女儿郑小提就曾来上海参加座谈或演讲,回忆他们在中国的成长故事和经历。在上海音乐学院,郑小提把父亲当年录的《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播给台下的学生听,让青年学生倍受感动。 

为此,陈一心不止一次建议要重视国际友人的后代工作。上海市友协副会长景莹表示,接下来,市友协将集中整理一批国际友人的后代名单,做好“友二代”“友三代”的工作。同时,要不忘老朋友,结交新朋友,以史为鉴,启示当下,展望未来。 

新时代外籍友人:要把真实的中国告诉世界

“如果没有一颗中国心,他们不会这样做。”土耳其担保银行上海代表处首席代表、上海市荣誉市民诺扬·罗拿(Noyan Rona)说,自己是来中国之后,才了解了爱泼斯坦等国际友人的故事。“他们相信中国共产党的实力和潜在的成功的可能,也认同中国共产党的做法,所以坚定地站在共产党这一边,也尽自己的努力把中国共产党介绍给全世界。”诺扬上世纪80年代就来华求学,至今已有近40年,他说,自己在中国生活的时间比在自己祖国土耳其待的时间还久,已经离不开中国。“虽然现在国际形势很复杂,但对中国有感情的外国人远远超过对中国有意见的人。在全世界,中国有很多好朋友。” 

“在读斯诺的书时,我发现,他书中的一个重要主题就是和平、合作,可以有竞争,但不是敌对的竞争关系。总体来说就是一种善意的信号,我希望能够继续把这样的一个信号释放给全球。”重读斯诺笔下的中国,美国建筑设计师马溯(Marshall Strabala)对当前的中美关系有了更深的思考。他并不排斥“竞争”一词,但他认为,如何把现在中美之间的这种竞争关系变得更加友好、友善,是值得思考的一个问题,也是双边应当致力的目标。就在几天之前,马溯荣获2021年上海市“白玉兰纪念奖”。他激动地说:“很高兴有这样一个奖项,来专门认可外国人所做的贡献。当天有50位外籍人员被表彰,所以,中国和上海又有了50位‘友谊大使’。美国也应该有类似的举措。”  

辨别流言与事实,是彼此理解的前提。马溯说:“我有14个侄子和侄女,其中11位都被我吸引到中国来。我们会在上海待一段时间,然后再去北京看看。这11个孩子对中国的认识和理解,比大多数美国人深刻多了。”而他的另外一位侄子,或许是在叔叔的潜移默化之下,决定来昆山杜克大学读书。“我为他的决定感到高兴,我支持他!”

左:马溯;右:欧君廷

“西方似乎是在透过一个不同的棱镜看中国。”同样来自美国的欧君廷(Justin O’Jack)也深切感到要把真实的中国传递给世界的责任。16岁时,这个来自密歇根的少年怀着对中国的浪漫的想象,第一次来到东方国度。“我想象中的中国古老而悠久,那次见到了当代的中国,感觉很不同。”但他发现,自己爱上了当代中国的样子。2006年起,欧君廷移居上海,从事中美教育交流工作,主要任务是向来华求学的美国学生介绍中国的方方面面。但他也坦言,如今在西方,依然有人对中国充满疑虑甚至恐惧,这让他有些沮丧,甚至有冲动想写文章反驳这些对中国有偏见的声音。 

欧君廷对研究生时期读过的一本书《翻身》记忆深刻。那是美国记者韩丁(William H. Hinton)写的关于山西张庄土改的书。他们一家人都在中国农村生活,看到了中国的真实情况。“韩丁的妹妹寒春(Joan Hinton)在中国农村待了60年。我记得2004年她是第一位拿到中国绿卡的外国人,那时候我很羡慕她,2019年我才拿到的中国绿卡。”欧君廷笑着说。他也表示,会继续尽自己微小的力量积极推动真实声音的传播,正如他所钦佩的韩丁和寒春。

马溯、欧君廷和上海市友协副会长景莹、欧美处处长曹海炯合影留念。图源:上海市友协

作者:吴琼
选稿:赵春苑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去APP评论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否则,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凡本网未注明来源“东方网”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3、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4、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5、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具体合作咨询电话:021-608500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