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后崇明孩子都在干什么?

2021-09-22 11:21:32 作者:季佳倩 来源:上海崇明 选稿:蒋昕婕

沉甸甸的书包,急匆匆的脚步,周末曾经忙着补习的小身影,在新学期开学后的周末,徜徉在图书馆,奔跑在绿茵场,雀跃在郊野……

开学至今,“双减”已经成为“热点话题”。上海是教育部本轮“双减”工作的重要试点城市之一。近日,记者采访了几个崇明学生家庭,客观呈现“双减”带来的变化。

孩子重拾练琴时光

最近,市民陈先生的家里响起了久违的钢琴声,他的儿子浩浩重新练起了钢琴。

浩浩今年上初二,从小学一年级就开始学钢琴,一直学到五年级。陈先生说,两年前,儿子“小升初”,一到周末,各类课外辅导课安排得满满当当,所以就在六年级舍弃了钢琴。“儿子从小对钢琴非常感兴趣,当时的确很不舍,但钢琴需要大量的课后练习时间,一周练习一会儿是没法提高的。”

“双减”政策下,浩浩主动向陈先生提出是否可以继续学钢琴。陈先生坦言,语数英的补习班取消了,周末的时间相对自由,重新学钢琴陶冶情操是不错的主意,“作为家长,我尊重孩子的选择,也支持他的坚持。”

当天,陈先生拍了一张儿子在家练琴的背影发微信朋友圈:“‘双减’,儿子与钢琴重归于好。”

采访中,不少家长表示,“双减”政策落地后,周末时间被腾出来,孩子可以有更充裕的时间投入到自己的兴趣中。“家长有获得感,孩子更快乐了。”

周末去哪儿成“多选题”

“从海界宅事件纪念馆到施家河沿地下党斗争史展览馆,再到竖河镇大烧杀遇难同胞纪念馆,这些地方陈列了中国共产党的革命遗迹。”9月4日上午,五年级学生梓坤和父母来到竖新镇“打卡”红色教育基地。

“以后的周末,我们有了更多选择。我能挨个去看自己想去、又有意义的地方了。”梓坤高兴地说,“我和妈妈计划下周去上海博物馆。”

9月11日上午7点半,西门小学四年级学生琦琦起了个大早。他迅速穿上球衣,兴冲冲地收拾着打篮球的装备。“我周五就把学校作业全部完成了,本来双休日,我要去上补习班,现在两个整天都是我自己的,突然感觉好轻松!”

上午10点,区科技馆科普实验室内,孩子们在家长的陪同下,一起制作线绳电话、“竹知了”,探索声音的奥秘。在区图书馆,大厅阅读区的沙发上有很多家长在陪孩子阅读,大家戴着口罩保持着安全距离,专心致志地遨游书海……一位家长说,孩子爱阅读,以前周末补习没时间看课外书籍,现在有空做自己喜欢的事,孩子很开心。

这位家长还给孩子报了乒乓球兴趣班。“初中正是孩子长身体的时候,我就希望她多运动,有个健康的体魄。学校对体育也越来越重视,现在开始锻炼,以后体育考试也会简单点。”

亲子关系更融洽了

周末的“打开”方式变了,部分家庭的亲子关系也更融洽了。

方女士告诉记者,“双减”前,周末两个半天孩子都要参加课外培训,为让孩子做到劳逸结合,她通常会要求孩子尽快完成校外培训班布置的作业,再让他去休闲活动。然而,紧凑的安排给母子俩带来了不和谐,“不辅导作业,母慈子孝;一辅导作业,鸡飞狗跳。”

如今,“双减”减慢了他们的节奏。“周末,孩子完成功课后,其余时间空出来了,我们的亲子关系变得更融洽了。”周末,方女士一家去了三星镇玉海棠景区,小孩不仅了解了各种生态农业,还体验了放风筝、做稻草人等项目。中秋佳节,酷爱烘焙的她还打算带着孩子在家做月饼。

“以前,想去趟公园是件‘奢侈’的事,现在可以比较从容地安排。我们还可利用周末带孩子体验生活,比如让孩子学做几道菜,这都是有意义的事。”方女士说。

采访中,不少家长表示,自己也从最初的“无所适从”变得坦然起来。文女士从事教育培训行业,如今空闲下来,开始有更多时间陪伴孩子。陪孩子到体育馆运动健身、在家监督孩子自习、逛书店……文女士突然发现,有效的亲子陪伴,比整天围着孩子的成绩转更重要。

“以前都不知道孩子有这么多爱好,这段时间发现原来孩子喜欢看科普类的书,羽毛球打得也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