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东书院镇推“三延”服务,让“15分钟文化圈”火起来

2021-09-22 11:04:34 作者:朱贝尔 来源:东方网 选稿:魏子川

东方网记者朱贝尔、通讯员金丹9月22日报道:傍晚时分,刚吃完晚餐的徐先生带着一家老小又来到了书院镇文化服务中心,因为在这里,他们全家人都可以找到各自的文化需求,健身、阅读、跳舞……“我家就住在服务中心附近,延时开放后,我每天过来这里健身,小朋友看会儿书,感觉很充实。”

数月来,浦东书院镇文化服务中心正逐步通过延长服务时间、延伸服务阵地、延展服务内容等“三延”服务文化惠民举措,提升实现公共文化服务的全人口有效覆盖,增强公共文化服务效能,让“15分钟文化圈”火起来,更好地满足老百姓的文化需求。

延长服务时间,3个“1为老百姓文化“加餐”

近日,经常去文化中心活动的李阿姨发现,前来中心参加活动的人员正悄然发生着变化,除了“阿姨”“爷叔”等这些常见面孔,如今,“年轻人”“小孩子”等昔日并不常见的身影也可频繁看到。而这变化的背后,正是中心紧抓“时间差”这一服务理念。

为精准对接不同群体差异化需求,提升服务效能,文化中心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经过前期调研,结合实际,启动公共文化延时服务特色新模式,改变以往“你上班,我上班”“你休息,我休息”的公共文化场馆需求与服务时间的矛盾,让服务时间跟着居民需求走,为居民文化“加餐”。目前,中心在原有服务时间的基础上增加3个“1小时”,即晨间1小时、午间1小时和晚间1小时,以此满足各年龄层的文化需求。此外,从“5”到“7”,做到双休日、节假日,三百六十五天天天在线。

据悉,中心馆内延时服务期间,包括图书馆、乒乓、台球、健身房等各类活动室都将向居民开放。此外,为了提升延时服务的吸引力,还将在这三个时段新增如太极扇、抖空竹、健身操等老年朋友喜爱的晨练项目和书法培训、国学堂等学生喜闻乐见的项目。而在闭馆后,中心还开设了馆外“夜间服务”,电影播放、广场舞、瑜伽课等,为居民提供更丰富、更贴心、更优质的文化供给。

“延时服务模式开启,中心里最显著的变化,就是服务对象的年龄层更丰富了。接下去,我们将不断增加服务项目,让更多群体愿意走进中心,享受优质公共文化服务。”文化中心负责人如是说。

延伸服务阵地,多点开花让老百姓乐享精彩生活

中久村七十多岁的周阿婆和严奶奶都爱好文艺,喜欢唱唱跳跳,但过去没有能展示自己文艺的阵地,只好把爱好埋在心底。自从有了“百姓小舞台”文化客厅,她俩心里乐开了花。现在两人不仅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舞台,而且成了文艺骨干,还能自编自演上台表演节目。“现在,有了这个舞台阵地,大家经常聚在一起唱唱跳跳,伲都觉得很开心,生活很充实。”严奶奶笑着说。

移步换景,走进新北村一个普通的农家院落里,一间小小的书屋,几架简易的书架上面整整齐齐地摆放着文学、科技、历史等各类图书,一位头发花白的奶奶正在给十余位老人念着书报,眼前这位说话的老人名叫朱金仙,耄耋之年的她平时喜爱读书看报,年轻的时候还会经常到镇文化中心去借书。但是图书馆离家远,来回跑的看书很不方便。于是,在镇文化中心的支持下,为新北村内爱好读书的村民们在她家设置了农家书屋,取名“益民”。目前,农家书屋共有各类书籍两千多册,镇文化中心每年会定期定点配送图书和期刊,还会指导图书室日常管理工作。有了这个农家书屋,朱奶奶和附近的村民读书方便了,农闲时分,许多村民也愿意来书屋看书。

把文化服务的触角向“神经末梢”延伸,老百姓需要什么,对什么感兴趣,就提供什么。多年来,文化中心始终以老百姓为服务主体,坚持以群众需求为导向,整合多方资源,搭建各类服务阵地,以贴近老百姓喜爱的文化需求,拓展阵地的功能建设,打通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精彩生活。目前,书院镇共有200多个文体服务延伸点,其中,特色文化客厅8个、农家书屋20家、家庭书室2家。除了基层的文化阵地,这些年,叶辛文学馆、葵园美术馆等一些镇级文化阵地也相继落地,为书院老百姓的文化生活添彩。

延展服务内容,“菜单”模式让老百姓按需“点菜”

百姓对文化的需求日益丰富多样,质量要求越来越高,但现有的文化服务又无法让群众“解渴”,为了进一步解决需求与服务之间的问题,文化中心探索实施“菜单式”文化服务方式,基于群众文化需求的多样性、个性化,制定“菜单”,老百姓按需“点菜”,文化工作者精准“配菜”、效率“出菜”,通过开展文艺技能辅导培训、组织各类文艺演出等文化服务激发群众参与文化活动的积极性。

“一把钢刀,一沓彩纸,万千人物风景在刀尖凿出,跃然纸上!”这是书院人人皆知的一位民间艺人,投身凿纸技艺26年的“凿纸技艺传承人”叶引军。一方面,虽然前来求购凿纸作品的乡邻络绎不绝,但愿意继承和学习这门手艺的人几乎没有。另一方面,校园内传统技艺类的课程资源相对匮乏,于是,在文化中心的牵线搭桥下,老叶被聘为镇文化辅导员,开设“非遗手工凿纸体验”课,向孩子们传授技艺。

其实,像老叶这样的文化志愿者并不少,共有60多名,他们作为文化辅导员主要开展各类群文性培训,如声乐、书法、手工艺制作等。而为了提升文化辅导员的教学质量,中心还配备了文化督导员5名,确保文化活动优质有序开展。如今,文化辅导培训已成为中心打造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一张响亮的名片。

除了培训类的服务,中心在各类文艺演出的内容选择上也下足功夫,依托市区配送平台,邀请上海轻音乐团、上海滑稽剧团等专业演出团队为老百姓提供精品演出。为了服务内容更接地气,打造“四季菜单”,量身定制表演节目,满足不同时节、不同群体需求。此外,文化中心还围绕“疫情防疫”“四史学习”“文明城区创建”等重点推进工作编创了各类精品节目,如《我们是苗苗宣传员》《疫苗接种保平安》《乡创八美图》等。

下一步,文化中心将在延时服务上落实落细,在服务阵地上拓展延伸,在服务内容上提质优化,让“15分钟文化圈”火起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