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爱听评弹的人,成功率比较高?“吴韵一哥”高博文这样揭秘

2021-09-21 10:33:24 作者:徐颖 来源:周到上海

陈云、金庸、李安、马云…..很多名人都是评弹的粉丝。

为何那么多成功人士都爱听评弹?

在中秋到来之际,高博文携上海评弹团青年演员陶莺芸做客“梧桐·名家汇”,在天平街道“66梧桐院”邻里汇为大家带来一场吴侬软语的清丽雅集。

高博文做客“梧桐·名家汇”

在聊到评弹与名人这个话题时,“吴韵一哥”、上海评弹团团长高博文表示,自己每次在讲座上都会谈到成功人士对评弹的喜爱。

“很多听评弹的人,在智慧方面,在考虑问题方面更加能够全面客观,所以成功率就更高。”

高博文的名言是:多听评弹会比别人多0.1分,哪怕是0.1分也是很重要的。

为啥爱听评弹的人成功率比较高?

高博文说,评弹是江南文化的代表性曲种,也是江南文化重要组成部分。它深刻地影响着一代一代江南人的性格,和他们的处事风格。

主持人夏磊对话高博文

“因为过去不像今天,今天互联网时代彻底改变了世界。过去资讯不发达,江南又是水道纵横,古镇众多。所以过去江南最多的就是书场、茶楼。说书先生承担的角色就是正能量的传播,信息的传播,时尚的传播,他们到每一个地方都很受欢迎。” 

高博文说,“评弹不单单是讲故事,评弹中有‘六白’,有自己内心的独白,还有旁白,可以代表观众来评判这件事,可以代表第三方论述这件事,可以代表书中的人物有自己的内心活动,可以代表说书人做客观评判。”

高博文说,“所以,很多听评弹的观众,在处理一件事的时候,就比较理智,比较全面、客观、细致考虑这件事的前瞻性和实用性。所以,相对成功率就比较高。”

很多名人都喜欢听评弹

老一辈革命家陈云同志,6岁听评弹,91岁在评弹声音中安祥的离去。他夫人在陈云同志离开之后特意写了一封信,感谢评弹界给陈云同志身心带来的愉悦。

陈云一生听评弹,不仅对他健康很有好处,他的政治风格,政治智慧跟评弹也是有关系的。

武侠小说大家金庸也是经常听评弹,有一次高博文到香港演出,金庸和他夫人自己买票来听评弹演出。

高博文与陶莺芸在表演

金庸听评弹是从小爱好,他曾说过,武打小说当中很多人物的构造,情节制造,悬念设置,人物矛盾纠葛是从评弹当中借鉴了不少。

歌星汪明荃也喜爱评弹,高博文在香港演出期间,她去看了好几次。

李安导演在《色•戒》中选用了评弹场景。高博文就在这部电影当中有一小段评弹客串。

高博文说,李安在电影中对评弹的使用非常巧妙。易先生、王佳芝各怀心事去听评弹的那场戏中,电影选取了弹词《杨乃武•密室相会》片段,李安亲自改了词,把两人肚子里的话唱出来。虽然易先生、王佳芝默不一语,但心声尽露。

高博文说,评弹的曲调,跟人的气运,人的呼吸状态,特别吻合。“气息的游走跟曲调完全吻合的话,就像做了一次体内气功一样,是养生非常好的状态。”

陈云同志在紧张工作之余,听评弹,让脑子稍微静一下。杨洁篪也常常在繁忙的工作中,听20分钟评弹,心静一下再来处理问题。

“所以评弹是一种养生,也是一种减压。”高博文表示,“当代社会节奏那么快,我们要让年轻人稍微再慢一下。现在学校对美育教育特别重视,传统文化进校园,这个工作要不断的坚持,这样的话,文化生态会改变。”

评弹如何献给今天的年轻人

与许多演员都是来自曲艺世家,从小耳濡目染不同,高博文爱上评弹,走上从艺之路却是从收音机里听出来的。

70后高博文说,当时没有互联网,小学时主要是收音机,他对评弹的入迷、入门,是从听收音机里每天一回的“空中书场”开始的,长篇评话《三国》、《英烈》……一个少年渐渐地从对故事入迷到对评弹入迷。

他说,当时大家在弄堂里面,街头巷尾都有这样的声音,这个声音是司空见惯的,这就是熏陶。“那时不用开课,但现在必须要开课,因为现在听不到,小孩找不到这样的途径。”

高博文在表演

这些年,高博文常常带着青年演员到学校去演出,“我一直跟学生们讲,身在江南,身在上海,对江南文化、海派文化一无所知是没有责任担当的,文化是很重要的。”

高博文通过跨界,让更多年轻人热爱上了评弹。他在新天地唱“摇滚评弹”,和歌手黄龄合作《花好月圆》,还让评弹与交响乐团一起“嘈嘈切切错杂弹”,用一次次创新推广评弹艺术。一出《高博文说繁花》,更是吸引了很多年轻人走进剧场看评弹。

他特别喜欢陈云同志讲过的一句话:评弹要就青年。“不是拯救的救,是将就的将就,要想办法让他们喜闻乐见,告诉他们什么是评弹。”

夏磊与高博文

高博文说,现在年轻人的节奏,现在的审美情趣,跟过去有大的不同,评弹要献给今天的观众,特别是年轻人,必须要改变。但是这个改变要建立在庞大丰厚的文化底蕴上,而不是把过去彻底抛弃来新的,这样新人也不爱,老人也不要听。

在他看来,“现在所承担的责任非常重,必须有几条腿同时迈进。好的精细菜肴大家还是很欣赏,但快餐、速食面,几分钟就可以解决的,也必须要有。”

据透露,除了让更多年轻人走进剧场之外,还推出了“白领定制”,比如,针对30、50个白领的需求,定制他们想听的评弹。“我们做过几次尝试。书场硬件不符合他们的感官,不喜欢坐在剧场观看,那就找一个他们喜欢的场合。现在的观众已经越来越细分了。”

来源:周到上海       作者:徐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