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认知障碍无特效药,早点干预!上海部分街镇可自测风险

2021-09-17 19:14:23 作者:刘轶琳 来源:东方网

东方网9月17日报道: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和人均寿命的延长,认知障碍的患者日益增加,对进入深度老龄化的上海带来了严峻挑战。由上海市健康促进中心、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主办的2021年上海市“认知障碍非药物干预”脑健康主题活动于9月17日举行,旨在从不同角度普及认知障碍的防治理念、干预方法,交流新技术、新手段的应用,呼吁社会各界共同关注认知障碍并携手行动。

近年来,从预防、诊断、治疗、康复、护理到照料的认知障碍系列服务在上海生根发芽,认知障碍领域防治结合、全专结合、医养结合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此次活动上,多位专家带来了各自的最新研究成果。

认知障碍症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手段或逆转疾病进展的治疗药物,所以早期诊断、积极干预显得尤为重要。上海市临床检验中心党委书记杨颖华在《上海市轻度认知障碍社区筛查和干预主要研究成果汇报》主题演讲中指出,针对轻度认知障碍,本市目前已开展社区筛查和社区干预,一项随机对照试验显示,社区老年人认知、运动联合日常生活方式的综合干预工具可有效提高MCI(轻度认知障碍)老年人整体认知水平、记忆力、注意力,对于认知功能正常的老年人整体认知水平、词语回忆、语言能力、多个词语的短时回忆、逻辑延迟回忆、注意力等也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

社区层面的筛查和干预是由家庭、社工、全科医生逐层筛选出不同风险级别的对象,最终由专科医生完成诊断。在轻度认知障碍社区筛查工具的研制和应用方面,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王颖介绍了国内外互联网筛查工具研究进展,自上世纪 70 年代开始,国外就有所发展,多数通过互联网开发了以线上问卷形式为主的筛查工具。国内目前还处于孵化阶段,基于互联网的认知筛查工具还未大规模普及,上海的部分街镇已开始使用“上海市社区老年认知障碍风险自测系统”进行早筛和评估。

活动现场还发布了《认知障碍社区综合干预课程》教材和《上海市认知障碍服务机构地图》3.0版本。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教授黄延焱指出,轻度认知障碍如果得以及时干预可延缓失智的进展,早期干预的效果往往比较良好。社区认知干预主要开展大脑功能训练,围绕脑健康处方“四大要素”——记忆训练、身体锻炼、调节营养、降低压力进行课程设计,并实现师资培训标准化。

上海同舟共济互联网医院院长赵立宇表示,2018年上海市推出了全国首份《认知障碍服务地图》,市民可获得一系列认知障碍服务机构的地址、机构介绍、服务时间等信息,根据所在位置查看附近的相关机构。随着信息和功能的不断更新和完善,地图从1.0升级到了2.0,今年升级到了3.0版本,如今可实现综合性医院、精神类专科医院、社区医院、养老机构9大类185家机构的准确定位和一键导航,并具备查看、搜索、筛选、介绍、导航和咨询六大功能。将“互联网+”、人工智能持续应用到认知障碍服务场景中,通过科技手段的不断探索创新,助力脑健康服务体系的蓬勃发展。

认知障碍的防治与公众对这一疾病的认知水平有关,和其他国家相比,中国对老年认知障碍的社会认知水平如何?上海市卫生和健康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黄玉捷通过中日老年认知障碍社会认知比较的研究发现,公众对老年认知症了解不够,从知识储备到态度和行动都准备不足,对认知症周边症状知识欠缺。因此建议,加强老年认知障碍宣传,提高社会认知,同时开展普及认知症症状以及应对措施的宣传,加强青少年、年轻居民与认知症老人的接触和交流,促进这些人群对认知症的认识。

当日,由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委员会办公室、国家卫生健康委规划司、医政医管局精心指导,国家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防治中心、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共同发起的健康中国行动——“关爱老年心理健康进社区行动”在上海正式启动。

本次活动时间将延续一个月,即9月17日至10月17日,其中9月21日“世界阿尔茨海默病日”和10月14日中国“老年节”,是整个活动的两大重要时间节点。活动主要任务是开展“老年脑认知”、“老年情绪社会健康”、“老年居家养护”、“老年户外运动”等专家专题科普宣传(线上)活动。另外,还将组织各种线下活动,由爱心志愿者们深入上海各有关社区,为老年人提供咨询义诊、健康体检等服务,举办“社区康复老人故事会”、“上海心理健康开放周”、“老年友好社区成果展”、“社区康复书画展”等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