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定教师获评上海市“四有”好教师,你认识吗?

2021-09-10 18:38:31 作者:俞超 来源:上海嘉定 选稿:蒋昕婕

近日,2021年上海市“四有”好教师(教书育人楷模)名单公布,全市共有10位教师荣获此项殊荣,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副教授华国津榜上有名。从上海玉石雕刻厂的一名小学徒,到正高级工艺美术师,华国津不仅注重传统技艺和现代教育设计的创新融合,还帮助云南贫困地区的家庭,依靠玉雕这门手艺走上了致富之路。

玉雕教学:填补专业空白

1975年,上海玉石雕刻厂所属工业中学到华国津就读的小学招生,“去工业中学能学到一技之长!”母亲的支持,让华国津坚定走上了玉雕的学习之路。

在工业中学,华国津从基础学起,素描、白描、雕塑,他学得一丝不苟。经过工业中学三年半的专业学习,1979年,华国津以优异成绩毕业,分配进入玉雕厂。1989年,28岁的华国津远赴河南西峡玉矿担任玉雕指导老师。

2008年,华国津成为上海工艺美院的一名外聘教师。云南省德宏州芒市职业教育中心是他工作的“首站”,首期工艺美术玉雕班共有15名德昂族、3名傣族、3名汉族和1名壮族学生。面对玉雕班无教材、无课程设置的情况,华国津一边教学,一边着手编写玉雕技艺专业教材。

2011年,由华国津主持编写的《玉雕设计与加工工艺》正式出版,该书面向高职高专、中等职业学校,填补了国内玉雕基本技能培训教材的空白,被国内大中专院校玉雕专业广泛使用。

“根据不同玉料的天然颜色和自然形状,经过精心设计、反复琢磨,才能把玉石雕制成精美的工艺品。”在上海工艺美院玉雕工作室内,已步入花甲之年的海派玉雕大师华国津正在和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跟着华老师几年了,不仅学到了玉雕方面的技术,更让我了解到蕴含其中的文化。”学生钱沛幸说。2013年,正式入职成为“编制内”教师的华国津开始上海、云南两头跑。凭借扎实的技艺水平和深厚的教学功底,华国津培养了一批高质量艺术技能人才,短短几年中,他指导的学生就荣获了各类国家级、省部级奖项30余项。

扶贫攻坚:花开边陲结硕果

2008年,在踏上云南土地的那一刻起,华国津就立志要通过自己的一技之长,改变学生的命运。“‘玉出云南’说的不应该仅仅是原材料输出,还应该是玉石制品的产出。”华国津认为,职业教育的对口帮扶,重点就是要帮助当地的学生掌握更多玉雕的创意和技艺,从而实现个人价值、创造社会价值。

华国津意识到,扶贫不仅仅需要资金投入、人才培训,同样也需要产业帮扶。经过深思熟虑后,他决定成立玉雕见习基地,给学生提供更多玉雕创作的机会。在各方的支持下,“潞西市职业教育中心玉雕见习基地(华国津玉雕器皿工作室)”“工艺美术从业人员创业基地”相继成立。

学生们在基地磨练之后,手艺日益纯熟,也对玉雕产业有了更深入的认识。“90后”段大恒是帮扶对象中的一员,得到了华国津手把手的指导。“段大恒刚进班的时候,并不是最出色的那个。他是班长,特别刻苦,经常会练到很晚。”华国津说。毕业以后,段大恒自己创业,挑起了家庭重担,甚至还带动了家乡的经济发展。

三尺讲台系国运,扶贫帮困结硕果。在华国津的精心指导下,许多学生获国家级、省部级奖项,成为独当一面的行家里手。其中,云南傣族学生刀保江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学生段大恒荣获云南省玉雕大师称号,学生李金龙在全国玉雕大赛进入决赛,学生郭宏祥荣获国家奖学金。

华国津每周在上海工艺美院有18节课,虽然忙碌,但他心里还惦记着云南的学生们。只要有时间,就会飞到云南工艺美术从业人员创业基地。在他的带动下,一批来自上海工艺美院的年轻教师也纷纷参与支教援滇,辛勤耕耘、用心帮扶,以传统技艺培育当地人才,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