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百年初心奋斗者|一位理论计算机“大神”用2年创造了一个奇迹
东方网2021-09-06 13:03:20

东方网记者傅文婧9月6日报道:他是普通人眼里的“超级学霸”,从小几乎没怎么考过试,就在清华大学拿到了计算机系博士学位。他也曾仅花2年时间,就在上海财经大学打造出了世界一流的理论计算机科学研究中心。他是陆品燕,一位“80后”的杰出理论计算机科学家,也是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

向下扎到根,向上捅破天

陆品燕,上海财经大学信息管理与工程学院教授,理论计算机科学研究中心主任。从在清华大学攻读博士学位起,陆品燕就有着自己的梦想:在中国建立一个国际一流的理论计算机科学研究中心。博士毕业后,陆品燕曾在微软亚洲研究院担任理论组主管研究员,但追求理想的初心,令他放弃了优渥待遇,选择全职加入上海财经大学,领衔组建成立理论计算机科学研究中心,立志将中心建成华人理论计算机科学家的共同家园。

在接受采访时,陆品燕引用了一句来自华为的口号:向下扎到根,向上捅破天。在科研与教学的“齐头并进”中,他提出了“理论与应用”、“中国与世界”、“理想与务实”三个平衡的发展与育人理念。

中心建成短短2年后,在全球院校计算机科学实力排名项目CSRankings中已经交出亮眼成绩单,在算法与复杂性以及计算经济学两个方向上近三年均位列世界第八,亚洲第一。陆品燕先后在理论计算机领域的三大国际顶尖会议STOC/FOCS/SODA发表论文29篇,荣获ICALP2007、FAW2010、ISAAC2010 等重要国际会议最佳论文奖。还曾担任FAW-AAIM 2012、WINE 2017、FAW 2018、ISAAC 2019等国际会议程序委员会联合主席,以及多次担任STOC、FOCS、SODA等顶级国际会议的程序委员会委员。

“一个财经大学两年内就冒出一个世界知名的理论计算机科学研究中心,可以说是一个奇迹。”中国计算机学会的名誉理事长李国杰院士曾在中国计算机学会的会刊《中国计算机学会通行》上专门撰文称赞了陆品燕团队的成绩。

“向上”创造奇迹,“向下”也同样如此。在对本科生的教学中,陆品燕十分注重因材施教,对于不同学生群体和个体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例如在算法课程中,陆品燕突出了基础算法设计和算法在财经领域的应用,增强其将理论运用于实践的能力。

2010级本科学生刘景铖、林承宇两名同学在上完陆品燕的算法课后,对近似算法问题很感兴趣,在陆品燕的指导下开始科研实践,与陆品燕一起完成的论文《A Simple FPTAS for Counting Edge Covers》发表在了2014年的计算机科学算法领域最顶级的国际会议ACM-SIAM Symposium on Discrete Algorithms (SODA)上。这不仅是国内第一篇本科生的SODA论文,在国际范围内也只有极少的本科生能有这样的成果。

念赤子之心,重长者之智

“理想主义其实是一种初心,务实的态度是我们通向目标的手段。”陆品燕在分享自己的奋斗心路时,始终会谈到对自己特别受益的两点——赤子之心与长者之智。

毕业于嘉兴一中的陆品燕,在高三时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多年后,他以校友身份重返母校2020届毕业典礼发表演讲,讲的正是这两点。赤子之心是干净而纯粹的,是积极向上的态度。“悲观与负面的情绪在这个社会上非常流行,也有很强的传染力。但是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陆品燕曾这样说。

长者之智则是成熟与灵活的,是考虑全局和长远的。“赤子之心与长者之智是一种平衡与互补的关系,其实各自都有一些不足的地方需要另一方来补充。很多人年轻的时候有一腔热情,但缺乏策略与智慧,容易蛮干与碰壁;长大后有了很多人生阅历,心智也成熟了,但已经缺少热情而变得消极。”

陆品燕在践行赤子之心与长者之智时,始终言传身教。由他培养出来的学生,既有实力能在全球各地的高校找到教职,又有意愿回到祖国为中国的教育科研事业服务。在陆品燕的理念中,“既可以把我们培养的人才送出去交流,又能把外籍的人才吸引来中国工作。”这些都是他培养具有科学素养和家国情怀的研究型人才的目标。

上财理论计算机科学研究中心在陆品燕的打造下,已经成为了学术交流的开放平台和人才培养的开放平台,五年来,中心接待访问学者110余人次,举办学术讲座130多场,暑期课程7门次,有30多名来自国内外10余个高校的学生在上财进行一个月以上的学习,有500多人次的外校学生来陆品燕的研究中心参加短期课程、研讨会等学术活动。

2019年,陆品燕被评为“上海市教卫工作党委系统优秀共产党员”,也是这一年,他荣获了被誉为“华人菲尔兹奖”的第八届世界华人数学家大会ICCM数学奖银奖。2020年,陆品燕入选“2015-2019年度上海市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未来,陆品燕在科研与教学的道路上仍将继续前行。

作者:傅文婧
选稿:孙衍康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去APP评论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否则,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凡本网未注明来源“东方网”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3、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4、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5、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具体合作咨询电话:021-608500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