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最美科技工作者胡可一:永远在创新 造最有生命力的船
东方网2021-08-30 15:02:25

东方网记者解敏8月30日报道:“我小时候就喜欢交通工具,尤其喜欢在外滩边看着江面上的船只来来往往,没想到之后从事了造船业,真正体验到了造船的全过程。”

今年59岁的胡可一是中国船舶集团首席专家,江南造船集团科技委主任、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江南造船厂,这所有着150多年历史、被称为“中国民族工业摇篮”的老船厂就是他的“社会大学”。从1982年进厂工作至今,胡可一带领研发团队创造了中国船舶工业史上的数个第一,也见证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船舶工业的飞速发展,一艘艘中国自主设计和建造的船舶迈出国门,在高技术复杂船型等领域让中国船舶的实力享誉世界。

领衔完成多项自主研发、世界首创

今年5月,由胡可一领衔开发的世界首艘99000立方超大型乙烷船(VLEC),举行了首个B型液货舱完工仪式。标志着VLEC建造实现关键技术突破。该型船采用江南自行研制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B型舱货物围护系统,目前有四艘实船在建造过程中。

“在一些出口港口有客观条件限制,如何在港口限制条件下将运输船做到最大,对船舶设计者而言是个很大的挑战。”胡可一介绍,“B型舱货物围护系统不仅打破了国外专利公司在低温围护系统的垄断,而且延伸可应用到LNG船(液化天然气船)、LNG燃料舱和LPG船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都被广泛看好。”

超大型全冷式液化气船以往一直被日韩船厂垄断和技术封锁。从1997年开始,胡可一领衔开发该型船,历时15年。2012年获首批船订单,至今已经交付30艘。同时不断根据国际市场的需求变化升级优化,性能指标处于领先地位。江南不仅仅是中国唯一一家能够自主设计建造该型船的船厂,而且今年的订单量超过韩国现代居世界第一。

他还参加了“中国江南型巴拿马散货船”的首制船设计至完工交船整个过程,随后作为总设计师主持开发、设计了第二代至第七代“中国江南型巴拿马散货船”,总建造量超过150艘。

深夜出海修理“唱歌的螺旋桨”  技术“一把手”亲力亲为



胡可一是船舶工业界少有的未读过硕博研究生的总工程师。更难得的是,他接过百年“江南造船”的接力棒,一干就是20年,打破了总工程师一般任期为10年的惯例。

虽然长期从事船舶设计和研发工作,但作为技术“一把手”的总工程师,胡可一在船舶建造完工交付前,还要参加试航,风险难以预料。2000年,胡可一接到紧急通知,深夜出海修理“唱歌的螺旋桨”,某试航船反馈发现航行中船体内有杂音。当天晚上他登上拖轮驶出长江。“船在外海,拖轮开了大概六七个小时才碰到船。当时海上风浪很大,拖轮摇摆得非常厉害,桌上的东西全部被打翻在地。如果不关舱门,海水马上会倒灌进船舱。”

拖轮的甲板和舷梯的落差足足有两米,个子不高的胡可一先跳到舷梯上,再爬上船。“到达后已是半夜,我们立刻下到机舱后部实地听音,与船级社的专家多次沟通后,判断出杂音来自螺旋桨,后来发现是螺旋桨制作过程中出了一个差错。”胡可一在船上待了两三天,随后将勘验结果带回船厂分析,并修正了螺旋桨的边缘形状参数,顺利解决了问题。这个事件也推动船厂专门制订了针对外检员到制造厂商“上门”检验螺旋桨的检验细则。

胡可一说,“船是单个产品,不是批量生产的,更容易出现无法立刻判断的问题,所以需要我们亲自到现场排摸和勘察。”他也表示,船厂最大的特点便是能举一反三,“我们派去现场检测的工程师,要求都比平时高,做好每个问题的预防措施,才能不再出现同类问题。”

船厂一定要依靠新船型开发,否则是没有生命力的”

多年来,他也一直在带“新人”,通过具体案例、实际的工作过程,“一事一议”地让新人理解。“竞争越来越激烈,更新换代的周期越来越短。船厂一定要依靠新船型开发,否则是没有生命力的,是吃老本。”

20世纪80年代初,江南造船造了很多出口船,越来越需要同国外船东和设备商打交道。一开始,国内船厂连标准的合同文本都没有,出去都是一口“哑巴英语”,跟船东很难对话,而请的翻译不懂技术,交流效率大打折扣。为了赶上时代发展需求,没去过国外留学、没念过硕博、刚进厂不敢开口说英语的胡可一,没多久就自己出钱上夜校恶补英语。

“下班后我就骑自行车去市中心,上夜校到八九点钟,在旁边吃个盒饭。”他也在工作中拼命地创造学习机会。“我看老外怎么写传真,句子怎么用,下次也尝试着用,慢慢用几遍就记牢了。在接待船东、监造代表和船级社的验船师时,我都尽力用英语和他们沟通思路。我一直把船厂视为一所社会大学,有很多的学习机会。即使有些人离开了造船厂,到外面也会发觉见识和能力较同行业的人优势明显。”

2019年5月,57岁的胡可一正式卸任总工程师。改任科技委主任的他更加注重把握技术方向、培养年轻团队,让这所百年船厂在新时代焕发新的生命力。2021年,胡可一的肩上又多了份中船集团首席专家的担子。

如今的江南造船,目力所及,超大型龙门吊、各种分段结构、由专人引导的运载车等,一派繁忙的景象。围绕着这些庞然大物的,还有造船厂里不辞辛劳的工人们在焊接、分装、起吊……这座神秘的造船基地,真正的核心不仅是那些船舶,更是设计建造这些船舶的人及他们手里牢牢掌握的技术。

作者:解敏
选稿:华迎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去APP评论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否则,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凡本网未注明来源“东方网”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3、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4、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5、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具体合作咨询电话:021-608500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