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琅琊榜2》原声作曲吕亮创作《只此青绿》音乐,他如何让青绿山水舞动起来?
北京日报2021-08-22 17:36:00

近日,由周莉亚、韩真共同执导的舞蹈诗剧《只此青绿》——舞绘《千里江山图》在国家大剧院上演。剧中不仅有唯美的舞姿和青绿的视觉体验,音乐也让人倍感惊艳。该剧作曲正是来自中国东方演艺集团的作曲家吕亮,他也是《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清平乐》《琅琊榜2》等大热电视剧的原声作曲之一。

《只此青绿》把宋代著名青绿山水名作《千里江山图》搬上舞台,选用了时空对话的架构方式。现代故宫研究员——展卷人“穿越”千年,在意念中与希孟共同经历了名画的创作,二人惺惺相惜又若即若离,形成了巨大的张力。很多观众反馈,剧目尾声一段“太好哭”,当《千里江山图》在当代故宫博物院展出,展卷人与希孟隔着长长的桌案,深深凝望。弦乐响起,不仅调动着舞蹈演员的情绪,在座的观众也不由感到一股鼻酸。

这段对视的音乐来源于《只此青绿》的主题音乐,主题音乐在剧中反复出现,并呈现不同的变化。吕亮介绍,它只有短短的几分钟,他却足足写了四天,在剧目演出前、直到七月份才最终完成。

“其实主题音乐是最先创作的,三月份就开始根据开始创作,先写出了一个‘心儿’,之后一直在改。”吕亮说,这虽然是一部以宋代为背景的舞蹈诗剧,但周莉亚、韩真两位导演在音乐上提出的要求是,既能体现宋代的气质,也要贯通当代人的感受,“旋律非常重要,响两个音,就要把观众抓住。”

这样的创作要求给吕亮带来很大的压力。“宋代音乐十分淡雅,调式与今天的不同,而很多宋代的音乐资料已经找不见了,只留下了词。”吕亮说,想创作带有“宋人气质”的音乐,就只能凭感觉去想象。好在,他之前在与作曲家孟可合作创作《知否》《清平乐》等电视原声时,曾有很多积累。“这次为《只此青绿》创作,故宫团队也给我们详细讲了画作的方方面面,听了这些我觉得:我也是带着使命在创作。”

《只此青绿》把《千里江山图》创作、制作的工序,如制笔、制墨等实实在在的传统技艺诗化呈现在舞台之上。“创作前我也看了很多纪录片,比如制墨的过程是什么样的,中间要反复的捶打。”吕亮听到了捶打的声音,“咚咚咚”,就把这些现实中的声音采集下来,放在音乐中。

基本创作成型后,吕亮再把这些音乐带到排练厅,和导演、演员磨合,“你听到的所有音乐,没有一段是一次成型的,都经过无数次修改。”吕亮又想到一段描写绘画困难过程的音乐,为了呈现出画面感,这段15分钟左右的音乐,他写了16天。

8月初,《只此青绿》的音乐进入了录制和合成的阶段,吕亮坚持采用44人的双管编制乐队,选用录制过《琅琊榜》等电视剧原声的演奏家,来来回回录制了一周,期间反复调整、补录,再混音。“《只此青绿》确实很好,我不想在音乐这留任何的遗憾,必须有十足的料。”吕亮说得很诚恳。

舞剧音乐创作与电视剧原声“反着来”

作为电视剧原声音乐的作曲家,吕亮和孟可在业内名声很高,光看《知否》《清平乐》《琅琊榜》这几部电视剧的名字,脑海中就能浮现出氛围感极强的旋律,用网友的话说,他们的创作让人物“出场自带BGM(背景音乐)”。在吕亮看来,创作电视剧的音乐和《只此青绿》舞蹈诗剧的音乐大不一样。

“电视剧原声的创作比较直接。”吕亮介绍,舞剧音乐在创作中,剧本和舞蹈语汇的呈现还没有完全定型,但创作电视剧原声时,剧方会先提供脚本,以及基本剪辑好的剧目,“我要从头到尾把电视剧看下来,《知否》这么长的电视剧,我看了3遍。”

吕亮说,提前知道了所有情节,才能知道哪里需要对应什么样的音乐,“电视剧的情绪感比较直接,比如出征的场景,必然有雄壮、宽广的音乐,又比如《知否》里的大娘子出来了,她个人的音乐符号性就是很明显。”

“《只此青绿》的音乐创作也讲究情绪,但感觉和电视剧完全是反着的,要含着点,不能过于直白。”吕亮说,周莉亚、韩真两位导演对剧目有很高的要求,甚至有些“非常规”的操作,“很多地方音乐的情绪和剧情是反着的,比如伤心的地方,音乐可能还‘抻着’,并不直接表现出来,但加上演员和舞台的综合呈现,就很有张力,不落俗套。”

吕亮说,作为舞剧的音乐,最大的标准是不能喧宾夺主。“音乐固然重要,但要为舞剧服务,在尺寸上拿捏得当。”在他看来,音乐要是“冒”了,就影响了演员的发挥,“台上就几个人,如果音乐特别张扬,肯定就会有压迫感。舞剧的音乐永远要恰到好处,给演员留下空间,让演员感到舒服。”

作者:韩轩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去APP评论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否则,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凡本网未注明来源“东方网”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3、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4、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5、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具体合作咨询电话:021-608500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