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南京疫情会不会继续恶化?中国疫苗有没有效果?张文宏发声
东方网2021-07-29 09:46:00

东方网记者刘轶琳7月29日报道:今天凌晨,张文宏在微博发文《南京疫情促使全国经受压力测试,为未来疫情防控提供更多思考》。以下为原文:

南京疫情促使全国经受压力测试,为未来疫情防控提供更多思考。

近期南京疫情跨省传播,成为输入性疫情引发国内传播的新模式。在严格管控疫情和加速疫苗接种的今天发生多省疫情扩散引发公众对于未来的巨大不安,这份不安其实来自对于未来巨大不确定性的不安。

1. 南京疫情会不会失控或者继续恶化?

南京疫情遵循“点状-线状-弥散”规律,目前如果把禄口机场作为一个爆发点来看,是循着航空线路向各个省市扩散,目前外省市的病例基本上均是在对相关重点人群的筛查中发现的,还处于禄口机场相关的传播线上,在外省市尚未发现脱离机场这条追踪线路的无源头较多社区扩散病例,这提示疫情尚在可控之中。后续1-2周各省市如果没有更多的二代与三代病例发生,本轮疫情的规模仍然会限制在南京市。

在南京本地,与禄口机场相关感染人员的家庭聚集发病是主要的特征。禄口地区出现较多与机场相关的成簇病例,但南京其他区域并未出现较多的没有源头的社区病例,说明还处于大范围社区弥散前阶段。南京目前已经采取了严格的防控措施,如果管控有效,可在数周内得到控制,对此应该有信心。关键还是后续1-2周的监测,如果进一步出现了较多与禄口机场无直接相关的病例,则标志着疫情规模会扩大,可能需要采取更为果断的措施。

目前这个阶段最需要冷静,严格遵循防控策略,戴口罩,勤洗手,多通风,尽量少出门,让城市慢下来。逐步逐区完成核酸检测,最差的时候就会过去。

2. 南京疫情中,疫苗保护作用再次被关注?

注射疫苗后可以有人感染,像这次南京,上次广州,都有人在注射疫苗后感染。但如果不打疫苗,感染的人数可能会更多。到底疫苗作用如何,最终需要真实世界的防控数据。国际如此,国内也不例外。目前英国和以色列的疫苗接种率都接近了70%,近期放开后,出现了感染人数的明显上升,但是这种发病率的上升不再造成医疗资源的挤兑,该病的病死率也从去年最高的18%,降至最近一周的0.1%。这个水平是接近流感的病死率水平。未来通过疫苗接种,仍然不能完全控制疫情的持续和反复,但如果在全面放开后病死率降至流感的水平,那么就可以消除该病毒流行带来的严重后果,或者说将“新冠”的危害通过疫苗接种,在短期内通过人群免疫力的建立,降低至季节性流感的水平。人类如果没有疫苗,也会通过逐渐建立群体免疫,学会与这样的病毒相处,但是需要数十年的时间,同时要付出大量的代价。

中国疫苗有没有效果?最近在智利完成的灭活疫苗上市后的持续观察,在医学上称之为真实世界研究,数据在国际最著名的医学杂志,新英格兰杂志上发表。这是一次比较硬碰硬的测试。智利评估了今年2月2日到5月1日在全国大规模疫苗接种中国灭活疫苗人群疫苗的保护力,该队列包含列1020万智利人口,在2剂接种的人群中,中国灭活疫苗对预防新冠感染的有效性为65.9% ,预防患者的住院率保护力87.5% (95% CI,86.7-88.2),预防ICU入住率的保护力为 90.3%,对死亡的保护力为 86.3%。智利疫苗接种的结果表明中国灭活疫苗对新冠的重症化、住院和死亡的预防具有较高的有效率。如果以减缓传播和降低病死率作为目标,可以承担一定的保护,但是作为清零和根除疾病流行,可能是目前疫苗不能达到的目标。

这些数据可以告诉我们,未来哪怕我们每个人都打了疫苗,新冠仍然会流行,不过流行的程度会降低,病死率可以降低。开放后还会有人感染,未来各国均要面对的是疫苗降低了病死率与疾病的传播,但是非常重要的还有市民的防控意识,国家的公共卫生体系(包括医院和疾控)的力量,才能最终达到与病毒的和谐共处。

3. 我们曾经经过的还不是最艰难的,更艰难的事需要长期与病毒共存的智慧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相信,疫情不会短期结束,可能长期也结束不了。现在世界上大多数病毒学家都认可这是一个常驻病毒,世界要学会与这个病毒共存。南京疫情让我们再次看到病毒的无时不在。不管我们愿意不愿意,未来的风险一直会有。世界如何与病毒共存,各个国家都在作出自己的回答。中国曾经给出一张漂亮的答卷,南京疫情之后,我们一定会学习到更多。未来中国选择的方式一定是既保证与世界的命运共同体,实现与世界的互通,回归正常的生活,同时又能保障国民免于对病毒的恐惧。中国应该有这样的智慧。

我们已经赢过新冠病毒一次,未来我们一定会找到长久的制胜之道。

作者:刘轶琳
选稿:华迎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去APP评论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否则,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凡本网未注明来源“东方网”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3、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4、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5、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具体合作咨询电话:021-608500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