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2021年上海“最美科技工作者”名单揭晓 丁文江等10人入选
东方网2021-07-16 09:40:24

东方网7月16日消息:今天,2021年上海“最美科技工作者”名单揭晓,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教授丁文江等10位科技工作者入选,并将作为上海地区候选人参加2021年(全国)“最美科技工作者”的遴选。

丁文江、毛献群、朱振才、杨世滨、吴志强、胡可一、胡永红、柳红、侯霞、施剑林等10位2021年上海“最美科技工作者”是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上海优秀科技工作者典型。他们中有的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矢志不移坚持自主创新,解决重大科学问题,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有的坚持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大力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用科技服务民生;有的长期奋战在基层一线,为脱贫攻坚、公众科学素质提升作出重要贡献。他们用责任、毅力与担当,书写着科技报国为民的感人故事,他们以实际行动,生动诠释了“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育人”的新时代科学家精神,展现了上海科技工作者的良好精神风貌。

最美科技工作者”简介(按姓氏笔画排序)

1、丁文江  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教授

简要事迹:先后创建了轻合金精密成型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上海市镁材料应用研究工程中心和上海交通大学氢科学中心,让镁材料在航空航天、医疗、能源等行业大放异彩。实现了一代新材料支撑一代新装备的发展。领跑世界,开启了镁人体植入器件和镁固态储氢的新时代。

2 毛献群(女)中国船舶集团第七〇八研究所首席专家、研究员

简要事迹:在20余年科研生涯中,主攻某舰艇总体研究设计工作,主持负责多项海军型号科研、预研课题研究任务,先后担任海军某型船的总设计师、海军某基地交通渡船总设计师、国家重点型号产品某型登陆舰总设计师等重要技术工作,主持并参加了某舰的课题研究,为国家海军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

3 朱振才 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党委副书记(主持工作)、副院长、研究员

简要事迹:神七伴星安全,他敢想敢试,设计出了神舟七号飞船在轨释放的伴星与飞船的最优分离速度,拍下了首张神舟飞船在太空中飞行画面。悟空卫星瘦身,他将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悟空”从3吨“大块头”精准定位减重至1.9吨,实现探测暗物质粒子数据指标世界领先。

4 杨世滨 上海嘉麟杰纺织品股份有限公司总裁、高级工程师

简要事迹:作为公司运营负责人和行业的引领者,他始终将“社会责任”勇挑在肩,以坚持绿色可持续发展、带动传统纺织行业科技化转型为己任,不断推动向着智能化、数字化领域开拓进取。创造就业岗位1000余个,很多贫困户在这里改变了人生、实现了梦想。

5 吴志强 中国工程院院士、同济大学教授

简要事迹:他开创了智能城乡规划思想和技术方法体系,30多年来坚持在城市规划工程科技实践一线,运用智能规划理论方法体系保障了上海世博会、北京城市副中心、雄安新区等多项国家重大项目建设,实现了中国智能规划学科的世界领先誉。他心系祖国,在灾后重建、脱贫攻坚等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冲在前线,以专业智慧和爱国情怀为祖国贡献科技力量。

6 胡可一 中船集团首席专家,江南造船集团科技委主任、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

简要事迹:他一直工作在船舶研发设计的第一线,潜心专注于新船型开发、船舶设计和建造技术。他具有极强的前沿技术的敏锐感、独特的专业视点、扎实的专业技术基础、精通各型民船的开发设计、丰富的大型船厂的技术管理经验和大型科研项目掌控能力,是国内造船界公认的船舶顶级专家。

7 胡永红 上海辰山植物园执行园长、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简要事迹:他提出“精研植物,爱传大众”的建园理念。、主张“植物研究必须为城市所用”。狭窄的人行道内,如何改进土壤让行道树枝繁叶茂?绿色建筑如何配置植物才能为市民提供舒适环境?独创的辰山草地音乐节等系列品牌活动更引领辰山跻身世界一流植物园之列,充分体现植物赋予城市有机生命、改善人居环境。

8 柳红(女) 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研究员、课题组长、新药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简要事迹:新药研究领域的杰出科学家代表,多年深耕药物化学基础研究,在重大疾病药物研发中取得突出成果。她带领团队发现了抗新冠病毒候选药物DC402234,在美国启动I期临床;不顾风险果断坚持抗艾滋病新药塞拉维诺的临床研究,急国家所急。她多年来致力于妇女工作、科普教育、爱心援助等公益项目,充分体现了女性科学家细致温暖的美。

9 侯霞(女) 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党委委员、航天激光工程部主任、研究员

简要事迹:她长期从事各类型空间激光技术及其应用的研究,参与了探月工程、高分专项、北斗专项等多项空间型号工程的研制工作,为我国打破封锁、实现空间激光技术的自主可控做出了突出贡献。她始终践行“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航天精神。

10 施剑林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研究员

简要事迹:从事科学研究38年,他攻艰克难推动无机材料的前沿基础研究和产业化发展;他敢为人先,开创面向生命健康的“纳米催化医学”新方向,成功构建肿瘤细胞核靶向药物输运体系,提出“催化肿瘤治疗”新策略,对肿瘤等重大疾病的无毒精准治疗具有重大意义,实现重大原创性发现,以高质量科技供给助推我国社会经济、人民健康高质量发展。

据悉,自7月始,中宣部等六个单位综合各单位各地方推荐情况,拟在新华网开展网络点赞活动,8月组织对候选人进行2轮专家遴选,确定10位2021年(全国)“最美科技工作者”,将于9月举办发布仪式。

作者:解敏
选稿:王珂然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去APP评论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否则,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凡本网未注明来源“东方网”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3、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4、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5、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具体合作咨询电话:021-60850068 。